没错,张皇后的任务的对象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笼统起来叫做“照顾家人”。这个需要照顾的对象有长长的一列,主要的难点在她的两个弟弟,丈夫还有小儿子身上。这几个任务要解决起来,阿娇觉得一个比一个麻烦大。
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的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这两兄弟后来仗着外戚身份,做了不少欺负百姓、抢占田地的事情。当然了,这种事情很多外戚和贵族都做,问题就出在后来嘉靖上位之后,这个事情就成为打压张皇后一派的借口了。无论当时的张太后如何苦苦哀求,嘉靖这个侄子就是不买账,最后两个弟弟也没有什么好的结局。
然而这事情的根源很复杂,即使单单解决了张鹤龄、张延龄的个人素质问题,也不见得就有作用。毕竟嘉靖是把张皇后一系都看成了自己的政敌,严加打压,随便抓你个小错,一样要倒霉。按照那个嘉靖的心胸宽大程度,还真不能往好了估计他。
当然要单单是张家兄弟,那么可能缩着尾巴还能解决。然而朱厚照的教育问题也要阿娇操心,阿娇就有点无语了。
朱厚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不能算是一个教育的成功范例,尤其是在做皇帝的事情上,他达标的项目还真是比较少。在感情生活的方面,他完全没有继承到自己父亲的优点,最后弄得自己绝了嗣,也间接导致了张皇后的晚景凄凉。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朱厚照还没有影子,还得阿娇亲自把他生出来啊!阿娇还从来没生过孩子,之前做任务的时候都没生过,已经把这件事情抛到脑后很久了,哪里想到还有一天自己还要亲自上阵的?
阿娇迅速地整理了一下思路:目前自己就要离开张家了,还是先把娘家的事情想个对策出来。阿娇的母亲和张家的那群亲朋好友,有阿娇在一天,他们也不会过得多差,所以顺其自然就好了。另外不要把他们捧得太高,飘飘然的,最后容易跌得很惨。
张家兄弟,这个太难管教了,阿娇的父亲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指不定哪一天就过世了。历史上的张家兄弟,估计就是后来缺乏父亲引导和教诲,母亲又喜欢溺爱孩子,导致耽美书斋出了两个纨绔子弟。阿娇想到堂邑侯府当年那两个不成器的哥哥,对张皇后也是保持了同情和理解,这家里人不争气,一个后宫女人也很难管啊!看来只能和父亲好好谈一谈,能扳回多少是多少了,尽力教导吧。
--------------------
在阿娇和父亲讨论着太子妃娘家人的操守问题的时候,宫里出了大事了。正月初八,万贵妃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在宫里去世。
按说死人了不算什么好的消息,但是万贵妃的死,对于朱佑樘和支持太子的人来说,的确算得上是一件喜事。由于当今圣上有些恋母情结作祟,导致了万贵妃在后宫甚至前朝都能造成很大的风波。两年前,朱佑樘的太子之位差点遭到废除,其中就是邵贤妃利用了万贵妃捣鼓出的事情来,要不是当时突发一场地震让皇帝以为太子是天意所归,不然朱佑樘就真的要被东宫扫地出门了。
甚至有不少人私底下觉得,这新媳妇就要入门了,万贵妃就在这时候倒下了,说明这太子妃是个旺夫之人,倒无意之间给阿娇积攒了不少人气。
然而这时候的皇帝朱见深已经懵了,完全沉浸在了失去万贵妃的悲痛之中。其实要说这宫里,不管是王皇后还是周太后,对于阿娇来说都算是老熟人了,胡善祥那辈子都见过。尤其是那个周太后,成日里仗着自己是皇帝的生母,吵着闹着为自己征求各种权利,今天要和皇帝合葬,明天要把丈夫的元配休掉,还给正室钱皇后的墓穴动了手脚。
所以阿娇也知道,这个周太后和自己的儿子感情并不是很深。这也很正常,土木堡之变后,朱见深作为遭遇过废立的太子,一直是住在宫里的。而周太后是跟着当时的太上皇朱祁镇,所以朱见深对于当时照顾自己的宫女万贞儿,才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思想。
在明朝给皇帝做保姆是一件非常抢手的事情。然而之前几个皇帝保姆不过是嫁的富贵、活得风光,像万贞儿这样直接由保姆变宠妃的,的确是太少见了。而且万贵妃也不是什么国色天香的人,比皇帝又大了近二十岁,却一直风光屹立不倒,着实让人咋舌。
--------------
这一天,阿娇踏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出嫁之旅,心中感慨万千。第一次出嫁时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然而在此刻又陡然清晰了起来。当时自己也是嫁在东宫,母亲临别前的不舍,外祖母的祝福,舅舅的叮嘱……曾经在长门的一个个凄冷风雨夜,阿娇就是捧着这丁点的回忆温暖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