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皇后进修系统_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78)

  朱佑樘内心其实特别想把他们换个干净,但是还是要留个人下来,传帮带一下,交代一下内阁的工作流程、帮人熟悉内阁的分工、处理事务,以及大事小事上的经验之谈。治大国如烹小鲜,细节的改变得慢慢地来,一下子火加的太猛,一锅菜说不定就糊了。朱佑樘用的手段也是比较温和,一点一点地调整,温水煮青蛙。

  ---------------

  朝堂上的事阿娇暂且管不到,阿娇目前思考的几件事情都和后宫有关。朱佑樘已经下令,给两位老娘娘上尊号,另外就是阿娇的册封礼。

  没法上尊号的那位老娘娘,是目前宫里的吴废后。由此可以引出一连串后宫名分的问题。首先目前还有另一个活着的皇后,就是宫外的代宗汪废后。更早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代宗的生母吴贤妃,以及代宗后来立的杭皇后。再往下说,因为宪宗立万贵妃做皇贵妃,那么再早时期代宗的皇贵妃唐氏的位分问题,也是没有进行处理过。阿娇可以选择让这些事情都沉睡下去,然而也可以让它们都浮上水面。

  因为钱皇后当年的一句建议,首开了本朝恢复废后名分的举动。从感情的角度来说,在王皇后和吴废后之间,朱佑樘肯定是更加偏向吴氏的。然而朱佑樘此人是非常讲究礼法的一个人,王皇后也是个可怜人,也没犯过什么错误,所以朱佑樘也只能在待遇上优待一下吴氏,却不能给她正式的名分。

  然而代宗妻妾子女的问题则是不同,宪宗已经明确恢复了代宗的皇帝地位,却没有给他身后人留下应有的交代。目前汪废后带着茹素的小女儿生活,大女儿固安郡主,公主的位分至今还没有恢复。

  这不是阿娇在多管闲事,也不是因为阿娇上辈子和汪氏关系好,因此这辈子圣母心泛滥。阿娇是借着这个事情,要引出更重要的礼仪完善出来。阿娇认为,正是从宣宗朝开始,由于胡孙二人之争,再加上后来朱祁镇、朱祁钰的兄弟之争,导致了明朝礼法上的弹性大大增加,很多事情都没有先例,纯属依靠大臣们进行讨论来制定,这一点很不好。应当先有规范制度,然后再根据这个制度来框定人的行为。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容易被人钻出空子来。

  没错,阿娇暗指的就是日后那场嘉靖弄出来的“大礼仪”事件,既然有这个事情发生的风险,就应该早点开始防患于未然。皇位的继承次序特别需要明确,尤其是在皇帝无嗣情况下,光“兄死弟及”四个字实在是太空泛。

  -----------------

  皇后的册封礼过后,朱佑樘把从权阉梁芳那儿收回的土地,要发给阿娇的父亲。阿娇反复地推辞,朱佑樘坚决不肯收回成命,说道:“这本就是应有的。”

  阿娇对于她这辈子的娘家人没有太多的感情,不过因为任务要她照顾好他们,阿娇也不是刻意要阻拦他们的财路。阿娇回道:“妾身两个弟弟都顽劣得很,父亲又年事已高。皇上的恩典妾身无以为报,妾身只是恐怕家人会辜负皇恩。而且妾身家人对俗务也不甚精通,恳请皇上将这些田地赏给百姓们。”

  阿娇这么做,第一是为了名声好听点;第二,每年宗室贵族为了抢土地互相争斗,现在的太皇太后周氏的家人,就在到处圈地,行为跋扈嚣张。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只能从上游上稍微堵一下。

  要想家族兴旺长久,必须正家风。张鹤龄和张延龄年纪都还小,一下子家里出了个皇后,难免要心浮气躁、飘飘然一点,所以得在他们长成的这段时间里,还是保持尽量低调的家庭氛围。梁芳那是什么人,那可是比汪直、尚铭肚子里坏水还要多的混蛋太监,长期给皇帝推荐各式各样的侍奉官,CHUN药、仙丹都是通过他的手检验。他手下有多少田地,那个数字是惊人的,让人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朱佑樘不全给张家,也是足以让普通人家咋舌了。就阿娇的家境来看,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了金子雨,别说两个弟弟了,就连自己这个父亲都不见得抵得住诱惑。

  阿娇继续和朱佑樘描述自己家里的情况:父亲一心读书,母亲金氏只会打理一些内务;两个弟弟都是老来得子,家里一向娇惯。照阿娇的想法,外戚有封赏的官位,有俸禄,逢年过节还有赏赐金银什么的,完全足够了。田地要那么多也没用,一来几个男人都不懂种地,二来也没管过别人种地,完全看不到能管得好的可能性。只可能把家人惯出奢靡的作风,然后胆子越来越大,仗着外戚的身份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