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皇后进修系统_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93)

  所以最后出马的,还是刘健。刘健不是迂腐的书生。明朝到了这个时期,儒家已经不是一味的程朱理学、一味的八股之上,被元朝毁灭以及在南宋亡国时殉国者的那些思想,又开始复苏了起来。而刘健学的这一派和以前都很有不同。他的老师是河东学派的薛瑄,主张的是“实学”,因此他的观点、建议都很务实。

  刘健建议的,反其道而行之,是先要清查目前全国上下的商贾。

  因为朱元璋重农抑商的举措,让明朝从商的人很少,但并不是没有。而且正因为从事的人太少,一旦坚持了下来,就很容易做大,而明朝的商业税又低的吓人。刘健认为,这些人因为在民间垄断,而且也和权贵等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需要先进行一批重新整合才行。

  这点无论是徐溥,还是丘濬,或是中间派的王恕,打酱油的刘吉,都没有意见。因此这第一步,就这么走了出去。

  ------------

  而在后宫之中,阿娇则是向朱佑樘建议了一件事:削藩。

  明朝的藩王已经没有多少权力,所以朱佑樘原本不想动他们的。然而阿娇把一家人的家庭生子情况摆在朱佑樘面前的时候,朱佑樘还是坐不住了。

  这家人说来,是和朱棣这一支关系最近的周王。其实周王在最初的时候,算是给明朝的宗室亲王开了个好头,编了很多医学、药草的书籍,编书这一项,大概算是明朝藩王能做的事情里面,最崇高的之一了。

  然而到了这一支的周惠王,就完全不同了。

  周惠王是成化二十三年袭封的,当时朱见深还在世。

  他这人没什么本事,但是有一点不同凡响,就是生儿子。

  周惠王今年又生了俩儿子,报上来请朱佑樘起名。算了算,周惠王目前已经有二十五个儿子了,虽然死了几个,但是总数量仍然保持在二十个以上。

  阿娇给朱祐樘算了笔账。周惠王是亲王,他的世子肯定要袭封亲王,然后还有二十个儿子袭郡王,郡王的俸禄是两千石,那么合起来又是四个郡王封出去。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按照这周惠王的生儿子能力,他的儿子估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阿娇按平均一个人生十个儿子算给朱佑樘看,就能发现几十年内,周王这一系会膨胀到什么程度。

  朱佑樘一看,头都要爆炸了。二十五个儿子!朱佑樘很无奈地说道:“这是祖制,已经是永制了,洪武年间就定下的。如何能改呢?”

  阿娇狡猾地笑了笑,指了指名单上的第十五子说道:“当年太zu还曾对子孙有过训导。不遵守太zu训导,这可是大罪。”

  朱佑樘也眨了眨眼睛。这对夫妻互相狡黠地对视了一下,心照不宣。

  作者有话要说:  猛兽那件事情,《治世馀闻》里有记载,个人觉得这件事很看得出朱佑樘的性格

  大慈法王的弟子是杜撰,不过明朝后期的确曾试图通过宗教来抑制蒙古部落

  周惠王这一家不但生得多,历史上还有非常极品的事情……下章会扒

  另外历史上的小王子,双胞胎儿子出生在1482年,而小王子本人据记载是出身在1474年……大家感受一下

  今天好肥的一章啊2333

  ☆、明孝宗张皇后(番外)

  读书人和商人,似乎自古就不对盘。所以商人的世界,读书人绝对是懵懵懂懂。

  徐溥、王恕、周洪谟、刘健、马文升、丘濬……他们有的历经三朝,有的历经四朝,不是六部尚书,就是内阁高官。他们的性格迥异,互相之间,也有看不顺眼的时候。但是他们有一个共通点,惊人的一致:穷。

  穷到什么程度?告老致仕的时候,连路费都是同僚互相凑齐的。他们的俸禄积蓄,有的做了百姓的救济金,有的办了学堂书院。他们这辈子,追求过权力,追求过惠济苍生,追求过名留青史,追求过直臣之名,但是他们都可以自豪地说一句:他们从没追求过钱,在这点上,他们的生平都是绝对经得住考验和推敲的。

  所以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的人可以如此之富。

  其实也不光是他们,朱佑樘也不知道,这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之富的人。

  在他的面前的纸上,写着三个名字:花如令、阎铁珊、霍休。

  花如令应当是最可恨的一位,因为他占有最多的财产,是江南的土地。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区从来就占了朝廷的赋税大头。而这片土地上,据说到处都可以看见花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