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阙_作者:郑良霄(174)

2018-07-25 郑良霄

  冯嫣儿坐得离我近一些,她倒是一直很专心,我说话时,母后说话时,她都端然的坐着。她一直在看我,那目光有些陌生。我看不出她对我是否还有眷念,但至少,此时她我的目光中也没有敌意。她好像在想着什么,我知道她想的不是我。

  她始终即不看她爹冯骥,也不看她娘冯夫人。一眼也没看过。

  阿南说,女人想杀人,不过是下毒和偷袭最容易得手。冯嫣儿现在若想杀我,除了下毒还有别的方法吗?我得好好想想。

  晚宴一旦开始,立刻进入觥壶交错的状态。几杯下肚,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提到了西绒年年的小规模来犯;有人提到的税收不足;有人提到了南北货的贸易;有人提到了灾荒的防范……

  这些话题,我得不时的参与,不能多说,也不能完全不说。能在这种场合在我面前谈这种话的,都还是真正关心大肇的臣子。

  冯骥不说话,他是场面上唯一完全不顾礼节不与人交谈的人。他装得十分端正严谨似的。现在我明白,这就叫城府。在人前装正经,往往是因为在人后不正经。

  他进来前也已经搜过身,再说他也不可能亲自跳起来与我拼命。不,不对,真正动手的,应该是个不起眼的人。

  我眼神好使,终于找到了弦子,他此时呆在大殿最角落处,正与邓芸那一班年轻点的末座官员挤在一起。那边的座位早乱了次序,凑成一堆都喝得有些高了。弦子很清醒,他那双有长睫毛的凤目一直在一遍遍的扫视全场,带着狼一样的警觉。而那只小彤弓则一直提在他手上。

  我想找的,应该是个女人。可在这里我没有看到可疑的面孔。我答了蒋捷那老滑头关于遇灾减税的一个问题,眼睛里却看到阿南还在那毫无心事在与人说笑。她不知对我那堂妹说了什么,把我的堂妹说得低下了头。

  新上的食盒揭开了,是黄河大鲤。宫女在每个人的食案上都放上一份。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一几道菜了,反正每年的大宴也就这么回事,“吉啊,余啊都是好彩头,这类菜总是少不了的。

  母后此时高声说,“今年的黄河大鲤鱼比往年的都肥,是淑妃提早请人在上游河口处开了冰洞下饵养成的。大家可都得好好尝尝。”

  我皱眉看看碟里的鱼块,一下子觉得索然无味。明知也并不是冯嫣儿自己去养的,可心里总不不那么放心。更何况,我还有些腹痛的疾患,好像也并没有根除。

  母后注意到了,关切的问我:“我儿,这是怎么了?鱼放冷了可不好吃。”

  我只摇了摇头。

  又一队宫女鱼贯而入,不知这一回食盒里装的会是什么。

  冯嫣儿想在这大宴上向我下毒可并不容易。御厨房早几天就已经关门闭户不许随意出入。我的亲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守着,就连冯嫣儿本人也别想靠近。

  冯嫣儿和阿南两人提前试吃了每一道菜,定下了各菜的口味。到时按菜单烧煮。旁边都有人看管。

  起锅后小碟分装,宫女列队进菜,一路也有我亲卫护送。

  上菜时宫女随机取碟,轮到哪碟是哪碟,很难针对我或阿南下手。

  下毒,得有接近目标的机会。我想不出那要杀我或阿南的人,怎样才能得手。可若是用别的方法杀人,又似乎更不容易。

  我去看阿南,她还是在与两边的人谈笑风生。

  到目前为止,菜都上了好几道了,她却一眼都没看过我。无情至此!

  食盒又一次被掀开,座中的人暴发出一阵惊讶的叹息。

  我盯着宫女们手中的食盒,也有些讶异,“是禾米?”

  阿南此时站了起来,她口齿清晰的用洛京雅言说,“不错,是禾米,神农所种,舜禹所耕。妾特地让人准备的,配了洛京眼下最风行的梅酸卤肉汁和蕻菜咸鹅肉汁供大家选用。请大家尝尝南北融合的美食。”

  别人都不说话,只有李济哆嗦着白须,“臣从小吃惯了黍米和麦饭……”

  蒋捷大笑起来,“不开化的老家伙!禾米可是比黍米细粘得多。你尝尝就知道了。”他站起来,主动从宫人的手上拿了一份去。

  “臣最爱吃梅酸卤肉汁拌饭。”他说,“今年河东只是小旱,百姓就有许多吃不上麦饭的,臣从两湖调了些禾米,可救了大急。臣既然窃据户部之位,借此地多一句嘴:谢南乡公主赐禾!愿大肇南北年年丰足,江山稳固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