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男后(女尊)_作者:杨诩燊(8)

2018-07-25 杨诩燊

  当然了,他竟然会易容。

  和姚英歌在一起的日子越多,我就越发现他的绝技那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到清风楼来只吃饭,不玩男人好像总觉得别扭的慌。

  我吃到一半,放下筷子纳闷道:“这里不点少爷也能进来吗?”

  他鄙视了我一眼,似是笑我少见多怪:“清风楼原来本就是个饭庄,后来先帝下江南到杨州路过清风楼,她觉得这里菜很好吃,就下榻了半个月。杨州官府从民间招了许多漂亮的男孩过来伺候先帝,这才发展成这样的。”

  哦,原来是皇帝带头逛的窑子!啊呸,建的窑子。

  咱家夫君就是懂得多啊!

  不过我还没感叹完,就被外面一阵喧闹声给惊呆了。

  我问姚英歌这是怎么回事,只见他脸色发白不发一言地盯着门外。

  好一阵鸡飞狗跳,终于把仪仗队给排整齐咯,我们老百姓被赶到了一个角落,届时门外走进来一位气质不凡的鲜衣小姐,她目测跟我一般高,容貌也是万里挑一的好,背着手走过来,目光不带任何斜视。

  我离得人群有些远,只有巴巴张望的份。

  只见从楼上赶下来一位四十有余的贵夫,脸上堆满笑容的点头哈腰道,“洵王郡大驾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什么,她就是洵王郡?

  我脑袋登时一热。没错,我一直以为能够称得上王郡的起码也得熬到三四十岁出头才是,没想到洵王郡竟然如此年轻。

  等我再把目光收回的时候,发现姚英歌又不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  略有一些删改,怕审核过不了。。。

  大大手下留情。。

  ☆、上京赶考

  三月的伏热天气已经过去,八月份的杨州城秋意浓浓。我躺在床榻上,呆若木鸡的盯着天花板。姚英歌走后,我找了他两个月,这回他也不在清风楼里,杨州城似乎也没有他的消息。也许只是我不知道罢了,我想他肯定正藏在某个角落看着我的笑话。我也不再相信他的苦衷,一切像恶作剧一样可恶,除了那切切实实的夜夜春宵还似意犹未尽,其他都像是黄粱一梦。

  作为一个女人,除了窝囊点外,我也没吃什么亏。

  青云,不能再想他了。他走了,不会回来了。一个音讯也不捎的那个人他就是不想再回来了,我现在要上京赶考。

  九月份的秋试已经逼近。

  于是我和同乡伙伴一起上路了。

  孟君是我的发小兼死党。我是连考三年都不中,她则是连续三年都弃考。

  唉,说多了都是泪,科举制度害死人,总而言之我们难姐难妹一起出发了。后来又在十里铺遇到同去赶考的邻村姐妹王丽花。啊呸,都是什么烂俗的名字。她母亲可真会起一看就没文化。

  她哥哥的名儿更绝,叫王良梁。郎朗上口,路上我们大伙都叫他王娘娘。

  这小伙虽然比王丽花大,但是因为家里穷,没有嫁妆出嫁,始终待字闺中。这回母夫病逝,作为男人的良梁自然母死从妹,跟着妹妹大人一起上京赶考了。

  我们三个女人赶路怪无聊,有了良梁这个男儿在,平添了诸多乐趣。但是也有苦恼,因为我也发现,王娘娘好像喜欢上了我!

  事情发生在坪遥城,坪遥距离京都不远,但是却是个类似驿站一样地小城市,人口不多经济也不发达。

  我们在当地遭遇了土匪!你想的没错,就是那种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咳咳咳的那种。这个咳咳咳呢,对于我们来说不光是钱,还包括随“军”小哥儿王娘娘。

  王娘娘是那种有骨气的男儿,可杀不可辱。就在王娘娘以为自己要被山贼抢回去当压寨夫君的时候,他向我勇敢表白了——愿来生再与青娘相遇。。。

  后来幸好当地驻军及时赶到,我们才幸免于难。以至于从这件事后我们的同行就变得暧昧又暧昧。。。

  呸,我在想什么呢。

  好了,接着说到驻军。那是一支官府收编的原民间镖师队伍。里面的女人也多数是原来的镖局镖师和镖头。因为大行皇帝统一发行大面额的新银票,所以现在很多镖局都开不下去了。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

  匆匆马蹄声由远及近,扬起黄沙几里。漫天尘埃中冒出一队人马,领头的女子身材魁梧,丰神俊朗,身后跟着数十人,也都是个个人高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