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听了楚王的话满是后怕道:“那阿栩一人去江南找灼灼会否不妥?还有衍儿,这事过了这么多年。我们都无奈他们何,衍儿他能做到吗?”
楚王握紧王妃的手道:“卿卿,你要相信我们的孩子。阿栩虽然贪玩了点,但办事还是靠谱的。而衍儿的本事你还用我说吗?现在该是这些年轻人大展身手的时候了。你就安心的陪着若若吧。”
王妃把头靠在楚王肩上,闷闷应道:“嗯。”
。。。。。。。。。。。。。。。。。。。。。。。。。。。。。。。。。。。。。。。。。
接下来几天池嫦婼充分地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关爱。也许是为了避风头,除了池嫦婼认父母的第一天王妃带着她出去了一次大采购之外,之后两个人一直宅在家里。不过王妃是个妙人,琴棋书画都会,而这些原身也会,所以两人有话题交流。后来王妃看出池嫦婼其实对这些兴致缺缺,反而更喜欢舞刀弄枪之类的东西。尤其是在询问池嫦婼为什么喜欢然后得到了一个“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瞧不起的答案”后彻底激起了一腔教导之心。
于是自凤衍走后楚王没有对手所以荒废了好几天的演武场终于派上了作用。
在王妃的操练过程中,池嫦婼得知了王妃本就出身武将世家。而其天资甚善,又肯下功夫苦练。虽为女子,却仿那花木兰上阵杀敌,实是女子楷模。
想要改变绯嫣的命运,靠别人是不行的,自强是最好的办法。虽然,好像已经靠了别人了。。。
但池嫦婼还是拿出了当年拼命修行的劲头,和王妃练起了这个世界的武功。
一个月后,凤衍和凤栩同时回到了楚王府。而凤栩,还带来了两个让池嫦婼意想不到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文里楚王叫王妃“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不是王妃的名字。我觉得称呼夫人,爱妃之类的太多了,又懒得想王妃的名字,所以就写了卿卿。
.
第7章 实情原委(上)
卯时
不同于刚刚到王府时的第一天,今天池嫦婼早早地起了床。
三天前便有护卫快马加鞭来报,去往江南的凤栩已随久居江南的池秉峥夫妇一家一同上京来了,说是今日便能到了。
池秉峥夫妇是楚王夫妇老友。当年的池秉峥也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先帝在位时曾任太子太师。世家簪缨,文学修养皆可称绝,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且其太子太师之位并非是因其在东宫多年劳苦功高,所以陛下登基后而封。而是作为实实在在的帝师而得。先帝在时,作为东宫之师的池秉峥和少年善战的楚王,是□□的两大拥护者,为太子——也就是当今陛下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陛下如今在楚王手握兵权的情况下依然宠信于他。当然,也不乏楚王是从小在先太后膝下长大,无法继承皇位的缘故。而池秉峥虽也因从龙之功未被打压,却也在十年前宫中发生动乱之时丢失了才五岁的小女儿后深感匹夫无用,向陛下告老还乡。之后一直居住在江南,设了一座南浔书院。以所居水系为名,接纳天下学子。无分贵贱,不论高低。是以天下读书人皆心神向往之。
不过池秉峥在十年前的那场动乱丢失了女儿后,其夫人便大病一场。而之后夫妇二人更是迁居江南,不再理会朝中事。却不知今日怎会同凤栩一道上京来。
诶,不会是?池嫦婼根据自己在绯嫣稀少的幼年记忆中得到的线索来看:幼年富贵,坏人拐卖,还有这张除了基因变异否则普通百姓不大可能生出来的如花容颜。再加上池夫人出嫁前的闺中密友王妃无缘无故的对她好。不仅烧了她的卖身契,还收了她做女儿。更不用说收了她做女儿后还没有给她上族谱,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取,整天“若若”“若若”的叫她。一个月来不知飞出去多少通信的鸽子,明显是在等待什么的样子。再加上画堂春一向以女子十五及笄为由举行出阁仪式。种种迹象表明,原主就是池秉峥十年前丢失的那个女儿。而且原主肯定还长得特别像原主的父母之一,否则王妃怎么会一眼就认出了她。
但是,为何池家与楚王都权势威重,且原主身在盛京,却没能找到原主不说,还不在找到原主——也就是自己之后告诉她身世呢?难道是怕人有相似,认错了人?不对吧。就算是怕认错了人,一个月了,以两家权势,也总该查出来了。怎么还是每天飞鸽子啊? 算了,不管了。反正今天池秉峥夫妇就到了,到时候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