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本意是给她找一个家境一般,性格温良的秀才,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过一辈子的,这样,至少能保证他女儿不受欺负,他们不求什么荣华富贵,只要女儿这辈子能过得悠闲安逸就心满意足了。
可嫁到王府就是皇家的人了,凡事都不能按照他们想的来来,菊儿往后就算是吃亏受气,他们这做父母的也只有干心疼的份儿,根本就没有到王府置喙人家家事的权利!
因为担心不过,穆氏就把自己的心事说给了沈若兰听,要是可以的话,她倒是希望太后娘娘能收回懿旨,他们不希望菊儿攀上皇家这根高枝。
沈若兰听到爹娘的心思后,就把他们的顾虑跟淳于珟说了。
淳于珟听到他们的顾虑,很肯定的说:“你叫岳父岳母放心吧,就是乡间不得志的文弱书生,也不可能会比十九的脾气更好的,那孩子从小性情的温顺,这么多年了,我还没见他发过一次脾气呢!”
十九说的就是淳于胜,因淳于胜在兄弟间排行十九,所以淳于珟常用十九来代替他的名字,别人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大家就直接以十九来称呼他了。
而湛王说的好脾气也是真的,定王的脾气确实很好,而且还很善良,从小到大,从未做过伤害别人的事儿,总是一副乖巧呆萌的样子,这也是太皇太后那个刻薄的老太太为能在众庶子中独独喜欢他的缘故吧!
沈若兰很相信淳于珟,既然他说定王性子好,那就必定差不了,所以,就把淳于珟的话说给了爹娘听,爹娘知道后,便一下子释然了。
既然是个性格温顺的大好青年,那就欣然接受了吧,说不定菊儿嫁给他,将来能过得跟兰儿和湛王一样幸福呢!
于是,沈家二小姐跟定王订婚的事儿又传开了!
大家都说沈家的祖坟好,一定是祖宗庇佑他们,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出了两个王妃,这得是多大的造化才能摊上的好事儿啊!
沈大娘在听闻菊儿也定给了以为王爷后,忍不住想起死去的沈若梅来,她唉声叹气的说:“要是梅丫头当时没让老丁家那个混小子给骗去,要是她能好好的跟兰丫头相处,说不定兰丫头也能给她找个王爷嫁了,那咱们家不就也能出个王妃了吗?”
说这话的时候,正巧大儿媳妇李巧莲也在场,一听婆婆这话,顿时笑了,“娘啊,您真的想多了,就梅丫头那脾气秉性,别说是嫁个王爷,就是嫁个平头老百姓女婿都未必能稀罕她,要是叫她也嫁到王府去,还不得两天半就叫人家给修回来啊,叫我说啊,你还是省省吧,如今你也有好几个孙女了,还不如好好的跟湛王妃定王妃走动走动,联络联络感情,把指望压到你孙女儿身上呢!”
如今,李巧莲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她一连生了一男二女,他的妯娌柳寒香也生了,但只生了个女孩儿,李巧莲见柳寒香没生出儿子,整个大房二就她家有儿子,所以格外得意,说话时都情不自禁的带着高人一等的神色。
沈大娘虽然不爱听李巧莲的话,但是在心里还是认同她的话的,自家闺女是个什么德行她再清楚不过了,特别是那丫头瘫了之后回到娘家那几个月,把她对她最后一点儿耐心和亲情都给磨没了。想想她那个性子,确实不适合嫁到大户人家,嫁到王府就更不行了,别说长相过不过关,就她那脾气和她那点儿心眼子,要是真嫁到王府的话,随便一个小妾略施点儿小计都能弄死她!
所以,还是别想这些不实际的了,就像李巧莲说的,有那心思还不如为几个孙女打算打算呢!
不过,李巧莲生的俩闺女就不用寻思了,李巧莲长得虽说不磕碜,但也好看不哪儿去,她那俩丫头都随了她,长得小眼睛短脖子的,就那长相,进王府当个丫头都不够格,就更别说当王妃夫人了。
倒是金存家那小丫头,虽说才两岁,但模样已经能看清晰了,那可真是罕见的美人胚子,论模样,都快赶上兰丫儿小时候俊了,而且金存媳妇性子温婉柔和,对她这个婆婆一直礼敬有加,将来教育出来的孩子也肯定不能差,所以,要是指着家里的女孩子攀龙附凤的话,也就金存家的丫头能有这份儿指望了。
不过,这些话她是不会跟李巧莲说的,不然俩人就得唧咯了!
李巧莲跟沈大娘的关系一直不好,沈大娘也算看出来了,这个媳妇将来指定是指望不上了,虽说她儿子不错,但是再好的儿子也架不住媳妇吹枕边风儿啊,所以,她跟李巧莲也就是面子上过得去,心里边早就把自己将来养老的重担交到小儿媳妇身上去了,所以,才会处处都觉得小儿媳妇好,咋看咋稀罕,在她的心中,李巧莲这个媳妇都比不上寒香这个媳妇的脚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