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伯听说给沈若兰家盖房子的师傅来了,急忙跑过来相陪,齐来顺也来了,陪在荣师傅身边儿忙前忙后的帮着出主意。
此外,那些要受雇于沈若兰的村民们听说沈若兰家马上就要盖房子了,都欣喜不已,兰丫家要盖房子了,就意味着他们马上就能挣工钱了,不用挨饿了,都一窝蜂的赶来看热闹。
沈若兰要盖的房子样式之前在青州时就选好了,大小和用料都已经定下来了,现在就是让荣师傅看看场地,定定位置画线儿。
荣师傅在众人的陪同下,在沈若兰家转悠了一圈儿,最后决定,一进盖在在沈若兰家现在的房子前五十米远的地方,二进盖在现在房子后五十米的地方,前后院儿相距一百多米,这样也省得沈若兰费事的再往别处搬动了。
他们盖他们的,沈若兰住沈若兰的旧房子,等他们把新房子盖完了,再直接把旧房子一推,完事儿!
沈若兰还打算把她家的后园子往外扩一扩,虽然现在的后园子已经很大了,但是谁会嫌自己家大呢?再说,后面就是无主的卧龙山,她就是想把整个卧龙山扩进去,也不关别人的事。
定好位置后,荣师傅的几个徒弟开始划线儿、定点儿,傍晚时,附近砖窑来了十辆送砖的牛车,荣师傅在各个州、府、县都有熟悉的砖窑和木匠,每次出去干活儿时,都是跟离他雇主最近的砖窑和木工合作,沈若兰家在七松镇,七松镇没有砖窑,这些砖就是离七松镇不远的哈拉海镇送来的。
除了砖,还陆陆续续有人过来送石头、木料、白灰、石板、地砖等……
材料陆续进入,村民们也没窝工,从送来砖的那天起,就开始修院墙。
全村一共五十多户人家,她就雇了五十多个人,几乎每家都雇人了,有些人家没有壮劳力的,她为了帮助他们一下,便是老弱病残没啥劳动力的,也勉强雇了,大家都知道她的好意,对她也更感激了。
沈若兰家前后园子都很大,光院墙就修了好几天,这些天,沈若兰每天都按时给大家发放工钱,拿到工钱的村民们都有钱买粮食吃了,家里老婆孩子都吃得饱饱的,他们的干劲儿也更高了。
这些天,大爷爷一直起早贪黑的过来帮忙,有时监工,有时帮着管料,活儿干不过来时帮上去着干,很是精心,齐来顺儿也跟着忙忙碌碌的,虽然沈若兰还不搭理他,但是他毫不灰心,每天帮着跑前跑后的,简直不遗余力!
盖房子的这几天,靠山屯还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就是大春家买车了。
一辆带厢的马车,马是三年的小马儿,据说连马带车一共花了五十多两银子,都是沈大春媳妇给拿的钱。
这下子,屯子里的老爷们更羡慕沈大春了,这驴日的,真不知咋撞的狗屎运,让他娶着了个这么好的媳妇,贤惠、能干、长得俊,还这么有钱,别人还在为一天挣到几十个铜板欣喜不已的时候,人家已经赶上着铮新的大车,遥哪去逛了,这命啊,真是比不起!
沈大春家买完车回到村里,大春媳妇就过来找沈若兰了,“兰丫,听说你经常在镇上的车行里订车进城,往后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你大春哥买了车,往后就使我家的车吧。”
------题外话------
谢谢
【l8520174】投了1张月票
【qr2012w88665】投了1张月票
第228章 宁死不嫁泥腿子
沈若兰一听乐了,“行啊,正好我还犯愁每次进城没车使唤呢,可巧你们家就买车了,这往后用车可就方便了。”
其实沈若兰也想过要自己买马车来着,但是家里又没人会赶车,买来也没人能赶,而且,养马也太费事,她也懒得养,就一直没付诸于行动。
正好大春买车了,往后不管进城看娘还是去卖菜,肯定都方便多了。
大春媳妇也知道沈若兰定是个大主顾,很大方的把车价压到了最低,还跟她约好了,不管村里谁想用车,都可着她先用,她不用了再去拉别人。
大春嫂子说得很敞亮,沈若兰也很窝心,第二天就捧场的坐着大春儿的车进了一趟城,去看望娘和弟弟妹妹们,顺便跟娘商量了一下去吉州的事儿的。
再有十天就是爹的生辰了,娘的身子也养的差不多了,她打算把娘和弟弟妹妹送到吉州去,让爹娘和弟弟妹妹们一家团圆。
穆氏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十一年了,听到再有十天就能跟丈夫团聚,激动得眼圈儿都红了,脸颊也染上了一层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