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听到沈若兰提出吃饭包儿后,奶奶和姑姑姑父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还以为今晚能借光跟着大吃大喝一顿呢,结果他们家吃的是跟是饭包,饭包谁家都能吃得起,要是吃饭包的话,他们回家吃就好了,又何必留在这儿溜须拍马,看人家的脸子呢?
于是,在确定他们家吃饭包不久,这些亲人们就纷纷起身告辞了。
沈若兰巴不得他们走呢,见他们走了也没挽留,心里还盘算着怎么才能将他们打发出靠山屯儿,不然他们家在靠山屯儿常住了,这些亲戚们时不时的上门而来借点钱而,蹭顿饭,或者打打抽风沾沾光,会影响她的生活质量的!
吃完饭,沈若兰回屋去画图纸,她想做粉条也好,做干豆腐也罢,都得需要一些特制的工具,她打算今个儿就把图纸画出来,明个儿去县城定做了,再去买些明矾、石磨、纱布等必须的东西,然后再开始加工制作。
第二天早上,沈若兰在吃早饭时,把自己昨晚画好的图纸拿给爹看,并把自己的打算给说出来了。
沈德俭听得云里雾里的,他从来没见过粉条和干豆腐,不相信土豆和地瓜能做出面条一样的东西,也不相信圆溜溜的黄豆能做出一大张一大张纸张似的菜肴,但是,女儿从来没让他失望过,所以即便是不相信她整的这些幺蛾子,他也没有明确反对,既然她想做,就让她去做吧,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吃完饭,沈若兰本打算进县城去办事儿的,但是还没等她走呢,奶奶带着齐来顺和沈秀英、王万福和沈秀云来了,一看到他们满脸堆笑的样子,沈若兰就觉得肯定没好事儿。
不出所料,这几个人进屋没多久,就提起了沈德俭之前答应过他们的一件事儿。
“老二啊,你从前不是说,等兰儿回来就叫兰儿教万福和来顺儿做几样点心吗?现在兰儿回来了,你看……”刘氏帮着两个姑爷说道。
沈若兰可以肯定,刘氏肯定是收到齐来顺和王万福的好处了,要不然,她才不会为他们出头呢。
沈德俭听了,急忙看向沈若兰。
他当初答应了不假,但是前提是要跟兰儿商量商量的,要是兰儿不答应,他这个当爹的可没有权利把女儿好容易想出来的心血白白的教给别人。
当然,她要是答应,那就皆大欢喜了。
很意外的,沈若兰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行啊!不过,你们得自己去定做烤炉,没有烤炉,是没办法做点心的,回头我就给你们画个图纸,你们要是想学的话,就先去把烤炉定做出来,有了烤炉,我就能教你们了!”
她把烤炉的大小和规格跟齐来顺王万福说了一遍,王万福一听还要花那么多钱去做烤炉,顿时有点儿犹豫了。
照兰丫说的,一个烤炉就得二三两银子,他家里拿不出这老些钱啊!
齐来顺儿也很肉疼,但是他比王万福灵通,也比他脑子活泛,沈若兰说完烤炉的事儿后,他虽然也肉疼的不行,但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成,那兰丫你就帮姑父画吧,回头姑父就去找人把那烤炉给做出来了,到时候还要请你教教姑父咋做呢!”
沈若兰虽然看不上齐来顺儿,但是看看这俩便宜姑父的表现,觉得齐来顺儿的格局要比王万福大些,将来齐来顺发财的可能要比王万福大很多。
不过,谁格局大小,发不发才的,都不关她的事儿,她是真心想教他们的,至于他们学不学,那就是他们的事儿了。
其实想教他们做点心,不是她滥好心,而是因为她想叫他们都离开靠山屯儿才这么做的。
他们家就要在靠山屯儿落户了,她可不想这几房闹心的亲戚成天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晃荡,还不如教给他们点儿本事,叫他们走的远远的去谋生去,也省得她看见他们闹心。
当然了,她是不会把自己的本事和盘教给他们的,只教给他们两三样,够他们谋生即可,要不是看在他们学了本事就消失在靠山屯儿的份儿上,就是这两三样,她也不愿意教他们呢!
王万福虽然肉疼,但是看到齐来顺都答应了,自己也忍痛答应了。
“好吧,咱俩一起做,到时候挣了钱也对半儿分…。”
沈若兰见他们都同意了,就回屋去画了个烤炉的图纸,并标注了大小规格,交给了他们。
之后,沈若兰就去大春家雇了大春哥的马车,往县城去了。
沈若兰去年就是这个时候穿越过来的,记得刚穿过来时,自己瘦得跟非洲难民似的,走路都摇摇晃晃,从靠山屯儿走到桃花村的力气都没有,想去县城一趟,连五文钱的车费都拿不出,记得第一次进县城,还是张二勇好心帮她付的车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