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珍嫂子看沈若兰神色郑重,似有重要的话要跟她说,可能是怕孩子在一边听到了传出去,不方便现在跟她说。
就说,“行,等吃完晌午饭,我过去找你。”
沈若兰点点头,起身离开了。
巧珍嫂子的遭遇,沈若兰十分同情。但是那毕竟是人家家庭的内部矛盾,她又不好插手太多,所以就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法子。
她的粉条和干豆腐已经生产出来了,她打算进一步扩大市场,吉州有三十万大军驻扎,还有数万百姓,那边的市场要比这边大得多。
所以,她想到那边去弄一个代销点,专门儿卖粉条和干豆腐的。
考虑到巧珍嫂子能言会说,她男人又是个忠厚老实的,且她家里这几个孩子也能帮着照看,所以派她到吉州那边做代理商最合适不过。
正好,他们一家子也可以就此摆脱婆婆的磋磨,可以到一边儿去安安静静的过自己家的小日子去了。
回家后,娘正带着瘦丫招娣几个人在腌酸菜呢,在他们回来之前,董奶奶和瘦丫已经腌了一小棑缸,都已经腌好了。只是家里人多,这一缸酸菜没几天的功夫就吃剩个底儿了,这不,娘怕吃没了没啥吃的,赶紧托人又买了两口大缸回来,准备再腌上两大缸。
沈若兰也过去帮忙,帮着扒坏的白菜帮子。
家里的白菜都还没卖呢,摆了整整一院子,前院子没有扣大棚的地方也都堆满了。
现在正是秋菜压破街的时候,这些白菜就算卖了也不值几个钱,所以沈若兰打算先囤着,等过几天大棚里囤的土豆都变成粉条卖出去,空出大棚来,就把这些白菜倒腾到大棚里去放着,这样就不会冻了,等到深冬或者过完年的时候再拿出去卖,价格肯定能翻一倍。
要是她想再多赚点儿,把白菜加工成辣白菜出售,价格就不是翻一倍那么多了,三倍五倍都有可能的。
只是,她不想那么辛苦,粉房子和干豆腐坊就够她忙乎的饿了,所以这个赚钱的法子暂时先放一放,等以后再说。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两大缸酸菜终于腌上了,娘看着满满登登的两大缸酸菜,笑着说,“这下子可好了,再也不用怕没酸菜吃了。”
董奶奶狐疑的看了穆氏一眼,说,“夫人,我看您吃酸的吃得太厉害了,前儿买的那些山楂果,我吃一口就倒牙了,您却吃了那么多,别不会是又有了吧?”
穆氏听了,愣了一下,说,“不能吧,我身子一直不好,怎可能又怀上呢?”
“哎呦,这跟你身子好不好的可没关系。您上个月的月信是几号来的?”董奶奶是过来人了,知道的也多,就开始替穆氏操起心来。
穆氏被她这么一提,自己也有点儿怀疑了,“我月信一向不准,就这两个月才准些,上个月是三号来的,现在是十三号,已经过去十天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月信又紊乱了呢。”
沈若兰听了,惊喜的说,“这有什么难的,找个大夫过来瞧瞧不就知道了吗?”
要是娘又怀孕了,她就又有小弟弟小妹妹了,一想到这儿,沈若兰心里都暖暖的。
穆氏说,“不急,就算有的话,现在日子这么浅大夫也看不出来,不如等等再说,要不然空欢喜一场,没的叫人失望呢。”
一听这话就,知道娘也期待着再次怀孕了。古人都信奉多子多孙多福寿这句话,不管穷人富人,只要养得活,就都不会嫌自己孩子多的。
菊儿和瘦丫招娣等听到娘可能又怀孕了,也都笑嘻嘻的,很高兴,虽然家里边的人已经不少了,但是要再添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子,肯定会更热闹的。
晌午吃饭的时候,爹听说了这件事,也高兴的不得了,一叠声的要去找大夫给瞧瞧,被娘好说歹说的给压下去了。
饭后,爹不顾娘都劝阻,骑上家里的枣红马,特意去了镇上一趟,给娘买了她爱吃的山楂果,酸橘子和山楂糕,山楂片儿等酸味儿的零嘴,虽然她嘴上没说,但是由此可见,他对这个孩子的期待一点儿都不逊于娘呢。
沈若兰吃完饭后,就坐在屋里等巧珍嫂子了,巧珍嫂子也没有让她久等,不一会就来了。
于是,沈若兰把自己的打算跟她说了。
巧珍嫂子一听沈若兰要安排她到吉州去看铺子去,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兰儿,真的吗?你真的让嫂子到那边去给你看铺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