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军不由分说,把两个信封全塞到了袁芃芃手里:“你爸那个人,纵使留钱能留多少?听叔叔的话,拿着。”
“不用了,叔叔。我不准备上学了”袁芃芃深吸一口气,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她经历过那次高考,对学习这件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排斥。对,她这种想法是不对,这关学习什么事呢?全国上下几千万的考生,怎么就你出了事呢?还不是自己的问题。
好吧,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是缩头乌龟胆小鬼,反正不想学习。
黎芷鸯内心的无赖小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正义小人,她又变得理直气壮了:现在考虑这个太早了,还是以后再说吧!
徐向军有些惊讶,随即又开始不死心地劝说:“是担心学费吗?没事儿,叔叔……”
袁芃芃看着这个身板挺得直直的汉子,有些想哭,真的是,感动到了。
“叔,我只要好好学,在哪里上不是一样的吗?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不给我,我爸我妈丢脸。”
徐向军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可惜了,前天陈立花来的时候,说她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考第一容易,但次次一百分可不简单。又想起英年早逝的袁飞来,也是这样,脑子聪明得很,无论学什么, 总比别人学得快。可惜家里不重视,就没怎么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在部队只能当大头兵。好不容易升上来了,又牺牲了。
他也不能说什么,孩子去县里上学了,吃什么?穿什么?拿什么交学费?信封里的钱是他能拿出来的极限了,他也有家要养,下面有几张嘴等着吃饭,只能说,老天爷不开眼哪。
徐向军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到:“下午我带妇联的主任过来,了解一下你的情况。你是烈士遗孤,国家不可能不管你的。”
袁芃芃一开始没听明白,这是送她去孤儿院?不可能啊,她姥爷家还要她呢。
“徐叔叔,我……”
徐向军自顾自地说:“你这么小,放在农村太给社会主义建设添麻烦了,还是投身到城镇建设里来吧。”
袁芃芃越听越糊涂,她这个身体才十岁啊,她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什么贡献啊?
徐向军认真地嘱咐她:“芃芃啊,你记 住,等妇联的人来了,你什么东西也别要,就说自己父亲是为了社会主义死的。你妈是发挥了吃苦耐劳精神才出意外的,你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要国家一颗米,就是希望投身于城镇建设。听明白了吗?”
袁芃芃好像明白了啥,又好像没明白。这话听着好像也没错,但非要强调投身于社会建设,好像有点怪怪的。
下午,徐向军不仅带来了妇联的人、武装部的人,还带来了小袁庄的大队长。袁芃芃觉得徐向军怎么也不会害她,就按照他教的说了,自己还加了几句“一颗红心向太阳”、“妇女能顶半边天”之类的话,妇联的人很高兴,还夸她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模样。
大队长今天其实是个陪客,他祖祖辈辈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就他出息了,是个大队长。但他从没像今天这样见了这么大的官,妇联的人和武装部的人,在他眼中,是顶顶厉害的了,他没想到袁芃芃的事,还能引来这么多厉害的人。
他看着那个公安局的人和他们说说笑笑,心里止不住地震惊,袁芃芃那个原来一点都不起眼的小丫头说了些话,妇联的人就决定给袁芃芃一大堆东西,还给了票和钱!武装部给了军需品,最后,三方统一决定,给袁芃芃转城镇户口!
那是城镇户口啊!大队长难以置信,以后袁芃芃可就是有供应粮的人了,是城里人了!他明白这些都是徐向军给袁芃芃办成的,再看向他的眼神不由得就带了敬畏。
徐向军送走妇联和武装部的人,送走有些有些不太自在的大队长,将一个东西递给袁芃芃:“这是你的粮本,以后每个月都得来县里领你的供应粮,可得记好日子。本来这个户口是归公安局管的,但是我初来乍到,要是贸然给你办了,怕人家闲话。有了妇联和武装部,就是公家的事,不是私人的事了。我们公安局也筹了些钱,你跟那些东西放一块儿,好好放着。因为你的特殊情况,我跟你们大队长说了,你们家那房子,你暂住,期限是二十年。这样你也不用去你奶奶家住了,不然非得给他们欺负死。以后有什么事,就来找叔叔,叔叔一定帮你。你自己一个人过日子,也得好好打算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