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要苏他[快穿]_作者:除夕初一(32)

  江非嫣暗赞太子殿下高明,如果是伤了腿伤了手,无论伤到哪里,一个五一不精没有勇士之风的印象是跑不掉的,可现在,他只是伤了脸,还是以一种丢丑的形式伤了脸,众人提起这件事,更多的也只是感叹太子的孝心,再多一点的,也不过是在心里笑一笑而已。

  木兰围场之行,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了。

  可远在京城的李侧福晋,可就不这么放心了,她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到底是哪里改变了历史进程,不应该啊,太子不应该这么顺利啊。

  ☆、四爷的后院(完)

  江非嫣觉得皇帝是个喜怒无常的双标变态,太子差事办得好大臣们夸,他不喜,申斥他,大臣们见他厌弃太子也跟着疏远他,他又不喜,赏赐太子表扬他。

  申斥他时用的是皇权,奖励他时用的是父子亲情。

  奖惩没有明确规定,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这是权力的玩法。当太子的性命完全被皇帝的喜怒所掌控的时候,他会恐惧,会生出对权力的渴望,但他不会对皇帝有亲情。

  干得好要干干到哪种程度的好才不会被当成威胁又不会被视为没能力,结交大臣要掌握到哪种分寸才不会被当成结党营私又不会被视为没有御下能力,关心皇帝龙体在什么情况下是儿子对父亲健康的关心什么情况下又是窥伺帝位······

  太子十岁之前,或许真的享受了一段父子天伦之乐,但在太子如皇帝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之后,太子不再是皇帝的儿子,他是向皇位发起挑战的强有力对手。

  皇帝的心在保住帝位和爱护孩子间来回撕扯,他越来越喜欢在年轻妃嫔身上寻欢作乐,似乎那样就可以麻醉自己他仍然年轻,同理,他越来越喜欢年幼的孩子,看到年幼的孩子就仿佛回到了他刚刚做父亲的壮年时。

  皇帝他开始信奉能够长生不老的道士了。

  太子殿下的差事办得很用心,用心到什么地步呢,他每次都留下一个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小把柄让皇帝抓,小错误每次不重样,总有新意。每当这时,皇帝的慈父心就会占上风,像对着自家毛毛躁躁的孩子一样,恨铁不成钢地把他叫过来批评一顿,指出他的疏忽,教给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有时候争权的其他皇子会趁机发难,想要把这点小错误扩大化,爱子心切的皇帝反而会站出来维护太子。

  人有自恋,被皇帝亲手所教的太子是皇帝自恋延伸的一部分,批评太子,那不就是在批评他吗?

  就像现代社会不能被批评的熊孩子一样,护犊子的熊家长对别人的批评大发雷霆,哪怕知道事情不对,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恋,他也一定要把错误怪到那个指责孩子的人的头上。

  聪明人永远不少,这点小把戏很快就被其他皇子们看穿,趁机浑水摸鱼起来。

  于是,黄河决堤的时候,太子就被拱了上去,事关人命不容有失的大事,看你怎么留小辫子。

  四爷也跟着去了,因为李侧福晋身上淡然无争的气质让四爷很放松,不像土着女那样粗鄙,他渐渐地只爱李侧福晋一个了,李侧福晋的小院让他有了家的感觉,院门一关,他们一家六口就享受着和平民百姓一般无二的温馨日子。

  江非嫣听到李侧福晋这么说的时候,差点没忍住笑了出来,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可不是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平民百姓也没有数十个奴婢奴仆伺候,平民百姓一年能存一点余粮,给孩子做一件衣服,那都是老天爷赏饭吃了。

  因为四爷很喜欢李侧福晋,也很喜欢过平民百姓的日子,他不免在李侧福晋那里多花了很多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在这里,那里就少了,于是,四爷在一干皇子间,实在是不怎么起眼,接下黄河决堤的差事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福晋,爷此去危险重重,妾着实心焦,夜不能寐······”一干妾侍在下面抹泪。

  江非嫣很头疼,你要表白冲着四爷去啊,在我面前哭唧唧表明心迹我又不会爱上你啊。

  正在腹诽间,四爷进来了。看面色,似乎对女人在他背后表白这一套很受用。

  好嘛,是她弱爆了。

  四爷安抚了众美人几句,就让她们散了,江非嫣把下人打点好的行礼交给他,面色沉稳地送走了他,依依惜别她是做不来的,不过是公事公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