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征求方储信的意见,语气却是不容置疑的。
“臣叩谢皇恩!”
屈然有些呆愣的看着方储信,事到如今也不敢相信是他为自己挡了一刀。
“方叔,你为何要这样!”两人簇拥着风春莫来到池边,沿池缓步,水中的荷叶已铺开叶子,偶有的露水打在上面,调皮的动来滚去。
风春莫忽的转身,“你以为如今的我连你们两个都护不住吗?区区一个太尉,更何况一个谋逆的失势太尉,有什么好顾忌的,方叔,如果你现在想反悔,我可以为你再去跟风阳谈,你断不可逞一时之快。”
“万不可,殿下,你现在身份尊贵,不能再像之前那般毫无顾忌,北朝往后的日子都靠你呢,你再也不是一个人了,你肩上的担子,是整个北朝百姓的安危,是整个北朝的兴衰,至于我,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屈然还年轻,大可不必断送自己良好前程。”
方储信好言相劝,内心也不再有太大波澜。
“方叔,我,我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你这样做,我会一辈子内疚,我知道你对檀香......”
“如今她的名字不是你我能叫的了,屈然,我自己心甘情愿的,你不必心生杂念,这样的结局,对你我来说,真的不能再好了。”方储信也知道屈然的心思,二人皆沉默不语。
风春莫狠狠一拳锤在树上,惊了的鸟扑棱棱乱飞,扰的一池碧水颤抖不已。
“方叔,有句话我一直没问你,为何,连你也是他的人,既然你是他的人,为何你不让他成全了你!”
此话一出,那两人皆是一惊,屈然难以置信的看着方储信,半天嘴都没有合上。
倒是方储信,很快平静下来,他倾心辅佐的少主,现在真的是长大了,羽翼丰满,眼光睿智,看东西更加明白深刻。
当年他是使了一些手段别被招进去的,也是第一批被风春莫信赖的人,比起其他苑主,风春莫待他更像亲人,一口一个方叔叫着,比他那皇帝老子更亲,这也是他一直尽心尽力,不辞劳苦赢得的结果。
“殿下,你非得让老奴说的明明白白吗,那我跟你说,我的确是奉皇上的密诏暗中辅佐于你,助你建立八大庭院,收揽民心,聚集兵力,除此之外,我还负责跟皇上传递你的所有消息,包括生活上的,其他事情,我一概不知,也不想去探究,皇上的密诏,我必须执行,可是,殿下,老奴对你,却是用了心的,老奴早就把你当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对檀香有心思,既然错了,及时纠正还是来得及的。”
“你说什么呢,方叔,殿下他不是这个意思。”连屈然也听出风春莫话里的含义,可是方储信偏偏这样误解,或者是故意误解一般,原来他也是风阳的人,这个皇帝陛下,果然不同凡响。
☆、相逢竟是路人
只是, 这样一个皇帝, 这样一个父亲,为什么对待自己子女的态度截然不同呢,对于这个外人看来最忤逆的孩子,他总是格外开恩。
而对于风北墨, 他就能眼睁睁看他走上歧途,连拉一把都显得那样奢侈,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步步走向深渊, 自取灭亡。
另一方面, 大方的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南国,嫁与彼时还是太子的夜月笙为太子妃,不顾她即将陷入南国的夺位之争。
可是, 对于风春莫, 他又是步步经营, 巧心设计,唯恐他无法顺利继承皇位,当真一个严父慈父, 好皇帝。
北朝这几日雨纷纷多了起来,小雨夹杂着微风, 吹落满地残花, 竟莫名带着些许清冷之意, 五月的天,大抵便是这样了。
朝廷上减轻了赋税,对于战乱后的百姓来讲, 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民间都把这份功劳记到了太子身上,认为是天降福瑞,自从风春莫被封为太子,接二连三的好事情发生。
比如减税,比如城内安定,比如突然增开的十几家学堂,还有布施粥米的铺子,就连城内的生意,大多都跟着好转起来。
其实这都是一连串的相关反应,税收少了,百姓自然有多余的钱去买卖生意,有了布施粥米的铺子,流离失所的人便少之又少,偷抢杀人的事情也会随之消失,开设了学堂,更多的人去识字习礼,南城岂能不太平。
风春莫以自己八大庭院的势力作为保障,这几年的盈利全都拿出来填充国库,以作缓解,这才为减税打好基础,要不然,没有哪个皇帝敢轻而易举提出减税这一政举,每朝每代,都在哭穷,国库空虚,不是一两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