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想起那日殿试中,这位九五之尊是如何赞他的才华,称他为大楚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不过才短短半年的时间,这位九五之尊恐怕已经将自己忘于脑后了吧?
虽是有失落虽是有彷徨,可宋钧铭只将这苦涩汇于酒中,一饮而尽。
他还年轻,他才华横溢。
只要他努力,终有一天会位极人臣。
只要他有心,一定能娶到他心爱的姑娘。
让宋钧铭没有想到的是,他虽是看着风景,却也被当成了一道风景在欣赏。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日殿试在金銮殿中,一直有人躲在暗处悄悄的看着他,并已经芳心暗许。
一轮圆月高挂天空,月下众人心思各不同。
…………
这次盛大的中秋宫宴已经准备了两月有余,不过也就几个时辰就会结束了。
一步一步的按照流程走下来,自然是极其的顺当。
最后永康帝举杯与百官同饮,宫宴正式结束。
华锦将静太妃送回了宁寿宫,这才准备出宫。
静太妃有些舍不得华锦,想让她在宫里住上几日。
华锦却思量着华桐和华蕊那头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因为宫宴上也并未见到大伯母王氏。
静太妃见华锦有些沉默不语,一时以为她不愿意陪自己这个老太婆。
刚刚露出失望之色,就见华锦扑通一声的跪在了自己的面前。
华锦也是在回宁寿宫的路上想通的,既然如今有静太妃这位姨祖母,为何不试着抱抱她的大腿呢。
看如今这情形,华蕊那边应该是出了点岔子。
虽然之前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让华桐对她死了这份心思。
可谁知在遭遇变故之后华桐的念想又会不会死灰复燃呢?
更何况这件事并没有一定要瞒着静太妃的必要。
此时华锦便一五一十的把华桐在她们姐妹中选继妃的事情讲给了静太妃听。
当然,华锦刚一跪下就被太妃身边的那位老嬷嬷扶了起来,她是坐着讲完的。
静太妃一直认真的听着,越听眉头皱得越紧,最后手掌竟然重重的拍在了案几上,“岂有此理,我的表孙女儿也轮得到她一个小辈来编排了。”
越说越气,脸色都有些发白了,“你才十三岁,我岂能容你一过门就去给人家当继母。哪怕是做王妃,我们也不稀罕!”
华锦感觉到这位太妃是确实是处处为自己着想,心中感念的同时也怕真的气到了她老人家,便伸手帮静太妃顺了顺气。
静太妃欣慰的握住了华锦的手,“锦丫头,姨祖母明日一早就去太后那里,让太后同意以后你亲事必须由我点头同意,亲自做主,谁也别想打你的主意。”
华锦听到静太妃这般说,心中很是动容。
静太妃却是一下子从窗边的榻上站起了身,“不行,我现在就要去慈宁宫找太后。”
“姨祖母。”华锦忙起身将人拦着,“都这个时辰了,想必太后也倦了,姨祖母倒不必急在今日。”
“是啊!”老嬷嬷也上前来劝道:“太妃若是这般贸贸然的去了慈宁宫,太后一定会觉得事出有因,怕是要犹豫起来。”
静太妃颔首,“这样做倒是刻意了起来。”又拍拍华锦的手,“锦丫头就留在这宁寿宫里头,我看谁还敢来抢人不成。”竟有一种母鸡护小鸡的架势。
华锦只觉得眼眶一热,差点掉下眼泪来。
她的亲祖母没有机会宠爱她,她的继祖母把她当成仇人一般算计她,反倒是这位今日才见过的姨祖母,全了她缺失的这份感情。
华锦今晚自然不能留在宁寿宫,怎么也要回章府去看看形势,才好做下一步的打算和应对。
辞别了静太妃,华锦便出了宁寿宫,坐上轿子从神武门出了皇宫。
直到坐上章家的那辆马车,她才缓缓松了口气,在皇宫中那种压抑感也随之消散殆尽。
“五姑娘再靠一会儿。”杜三娘借着马车中微弱的灯光把引枕倚在了华锦的身后。
华锦掀开马车窗帘,看到马车前头点的防风灯摇摇晃晃,在地上晕出了一圈圆圆的光影,有些单薄。
她又抬眸,看着同样孤孤单单挂在天空中圆而发亮的月亮。
没想到出宫的时候就只剩下她这一辆马车了。
杜三娘在车中提醒,“五姑娘小心着了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