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早上好_作者:衣青箬(204)

2018-07-17 衣青箬

  而且不能不承认,大概是太闲了,这些勋戚之中,也颇有几个沉迷此道的,很有经验,这件事不交给他们去办简直过不去。

  越罗拍板,那就交给他们去做。

  但要做的不是贵族之间盛行的精巧玩器,而是真正能够推广运用的工具。若能做出来,到时候也许他们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成就传遍整个大秦,让子孙后世代代相传。

  诱惑不可谓不大。

  勋戚们应下这份差事,便迅速的将精力投入其中。看起来还是跟平时一样不务正业,但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而这消息自然也是瞒不住的,很快就传了出去,又在百姓之中引发一轮热议。

  这些达官显贵之家风行的事,不说下面的官员上行下效,就是民间也多有效仿,毕竟人人都知道,懂得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对自己有利,自然不吝去学一学,渐渐的便形成了一股风潮。

  就连大家闺秀出门聚会,说的也不是诗词文章或者脂粉花样,而是杂科的各种趣闻了。

  她们一时或许还不会自己动手,只是当个旁观的看客,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会主动去进行学习和尝试。譬如越罗就已经听说,某位官员的女儿已经把自家的花园给刨了,名贵花木都移植出去,打算在院子里种菜。

  这件事在京城中一时引为笑谈,才能传到她耳朵里。越罗故作好奇,让人宣召了这位姑娘进宫。

  只要能够做出成绩,她绝不会吝于给予支持和鼓励。等所有人都知道这么做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就不会再去嘲笑,而是人人跟风了。

  不过毁了精心打造的花园,倒是没有想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封建制度下移风易俗比较难,也不可能做到像现代这样。

  最后的结果,大概就是像十七八世纪的欧洲?主流思想不鼓励女性走出家门,但也不会绝对禁止,她们只要能顶住压力,就可以做出这种选择。大概这样。

  第100章 这是喜脉

  虽然借了这么个名义,但越罗并没有想过插手弟弟们的婚事。

  她对父母的眼光还是很相信的,只需要在人选定下之后再封赏一番,摆足重视的姿态就可以了。以免弟媳妇还没进门,就因为有她这么一个大姑子而紧张失措。

  虽然宫中朝中的事千头万绪,但李定宸和越罗都不是一味揽权的人,手里也有足够的人手可用,将所有的事情一一分配下去,自己倒也不至于忙到没有空闲。

  端午节这一日,李定宸率朝臣前往城外观赛龙舟,与民同乐,冬生也被他顺手牵走了,打算在百姓面前炫耀一下自家儿子。

  越罗自己在宫里张罗了一番,闲下来时时间还早,如此佳节,李定宸和孩子都不在,竟觉出了几分寂寥。越罗一琢磨,便打算自己也出宫去与民同乐一回。

  这两年李定宸越发稳重,也是朝堂上的事越来越繁杂,不再动不动就琢磨着要出宫。越罗作为皇后,多是与他同进退,自然也没什么出宫的机会。

  不过今日李定宸自己也出去了,须不能说她。

  临走前她略略迟疑,到底还是去了永和宫,打算把江太后邀上。

  他们一家三口都出宫去了,倒留下长辈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宫里,到底不像样子。若不被发现还罢了,一旦江太后知情,只怕又是一番折腾。

  江太后听了这个提议,大为诧异。但这两年她也不是那个深居简出的太后了,虽然没出过宫,但军服坊那边却是常去的。习惯了走动,也没有必须要把自己关在后宫的念头了,被越罗一撺掇,竟是十分心动。

  她真是多年没出过皇宫了,就偶尔出去,那也必然是车轿相迎,前呼后拥,卫士开道,百姓回避,根本瞧不见所谓的热闹。

  而按越罗的说法,却只做寻常民妇打扮,带上三五力士护持,不会叫人看出异样。

  越罗既然开了这个口,若是江太后不去,她自然也不好独自出宫。因此见她动容,不免再三劝说,“民间素来有端午节走百病风俗,咱们夜里出去不方便,白日里游一回,也算应景了。母后试想,陛下带着冬生出门去玩儿,怎么我们就非得待在宫里等着?不如大家乐呵一回,才算扯平了。”

  一番胡搅蛮缠,总算将江太后说动。

  两人换了周姑姑送来的衣物,改换了发型和妆容,彼此瞧着都觉得新鲜得很。

  江太后对镜感叹道,“哀家可有一二十年不曾做这等装扮了。”回想起来,都是少女时代的事了,后来入了宫,这些都是要按着品级来的,容不得疏忽。一转眼,都那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