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我想着趁着不忙就多更新一点,周末更新版不了,哈哈哈
☆、清辉照衣裳
萱赶到内堂,恰逢马谡从里面出来,萱躲到一旁,他没有看见萱。
这里的气氛,似乎更加的沉重。
萱站在外面,静静的听着这君臣二人的谈话。
刘备泪流满面,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虽说是一个疼惜儿子的年迈的父亲,无人能察觉到,他那如同狐狸般的野心,还有那令人作呕的仁义伪装。
孔明也是满面泪水,可听完,汗流遍体,手足失措,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刘备是在试探他,而这些埋伏的刀斧手,怕是为他而准备的,要是孔明说错一句话,性命不保。
孔明心痛不已,跪在地上,“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一边说,一边磕头,都有些淤血,蹭破了皮。
萱的心很痛,原来刘备的仁义,也不过如此,都是假仁假意,和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大臣、重臣忠臣,都说出如此的话,令人心痛啊。
换一个角度想,这是一个年迈的父亲、即将仙游的老父,唯一能为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儿子能做的,他不希望儿子走汉献帝的老路,至少,他们刘家不可以在出现这样的事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和赵子龙也赶了过来,“父皇。”两个孩子抱着不久于人世的父亲,痛哭失声,曾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他,还是往常一般凶狠。
“你们兄弟三人要记住,尔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抚摸着儿子们的头,语重心长的说道。
又给诸葛亮扣上了一层道德的高帽,可真是爱惜着他的儿子啊。
虎父无犬子,刘备不是虎父,他的儿子刘禅,更不是一代贤君。
二王同拜孔明。
“相父。”他们跪下拜见孔明,孔明的眼里也闪烁着泪花。
孔明也跪在地上,向刘备叩头,“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那就好,那就好。”他的手抬起,可是却重重的砸在床榻之上,众人一看。
刘备,龙驭宾天。
一屋子的人,诸葛亮,赵子龙,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满屋子里的大臣,无不痛哭失声,一阵阵痛哭声,哭的人心烦。
这哭声里,又有几分真情,也只是略尽君臣之道。
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后有诗文叹曰:“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
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
年少的后主,不知世事,曾经刘备出军,何曾想到那便是最后一面,如今只见父亲的遗体回来。
到了正殿,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
诏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遗照读完,孔明跪着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
“臣参见陛下。”诸葛亮率先说道,紧接着文武官僚,跪地叩头,“臣参见陛下。”
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
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
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
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一天的疲劳已让诸葛亮疲惫不堪,他最近吃得很少,几乎没有怎么吃饭,厨房刚做好的粥,萱便端来了。
只看见,一个男子的身影,坐在窗边的台案前,窗子大开,清风吹进屋中,分外凉爽,月色洒进屋子里,是那么的柔和,他拿起毛笔,正在写字,一张纸上写下一个字,看了看就揉皱了,换了一张纸,接着写,再次揉皱,再次写。
“先生,我给您送粥来了。”端着粥进去,走近一看,纸上都写着一个字,‘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