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的乡邻被请来后,果然证明素日谨慎自持,一心守节,且孝敬公婆,辛苦抚养儿女,在县里很是受人尊敬,却没多少人知道她竟经历过这样惨事,大家只是奇怪她为什么不申请贞节牌坊,当地官员还曾派人前去询问过,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估计是明白了事情真相。如此,正和的证词对上,这案子已经没有悬念。
一直到傍晚,李王刘三人虽然归家,却已经是魂不守舍,莫要说王凤光刘炎越,就是李长青也知道:他们完了。徐沧用的这一招釜底抽薪,彻底将他们送上绝路。
先是将他们被残害的事情散布出去,让百姓们知道他们已经成了废人。如此一来,皇帝必然要夺爵;接着寻了那么多苦主告状,一下子他们三个就从被害者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恶棍,只怕从此后但凡出门,就要人人喊打。
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引发的连锁反应。
大理寺被围堵一天,京城各衙门不闻不问,显然是已经看出了风向:皇帝有意要借这件事整顿勋贵,这时候谁还肯为了他们三家违背皇帝意思?自身能保住就要烧高香了好吗?
可以想象,今天只是被徐沧找到并暗示的苦主前来告状,被告也只是他们三人。可是从明天起,一直到很久以后,可能来告状的人就会涉及到满城勋贵,徐沧铁面无私聪明机敏,又有皇帝为他撑腰,接下来京城中那些不法勋贵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打击,简直不敢想象。
而这些人在被打击后,第一个恨的是谁?三人将心比心,绝望地发现,那些人恨得绝不会是皇帝和徐沧,因为这两人他们没办法撼动其地位。有数的,柿子都捡软的捏。到那时,落魄无依,人人喊打的三人就会成为那些勋贵最痛恨的人,因为一切事端都是他们引起,而他们到时也是最适合怒火的软柿子。
第二百七十四章:误会
完了,一切都完了。徐沧太狠了,都说他刚正不阿,可是看看他的这一番雷霆手段,绵里藏针后招迭出,又是如此狠辣,根本不给三人任何求饶翻身的机会。
这是离开大理寺衙门的三人心中共同所想。虽然徐沧并未将他们收监,但谁都知道,他们完了,彻底完了。
果然不出所料,接下来京城掀起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整治勋贵运动,无数受害者涌向大理寺,在京城那些不法勋贵被各种处罚吓得心惊胆战之时,徐沧的威望也再次达到巅峰。
而这些,在刑部牢中度日如年的宣素秋完全不知道。她脑海里想的,还只是徐怎么会这样忙?如今连初一初二都好多天没来探望过她了,该不会…该不会徐变心了吧?他不再喜欢自己,或者是他不想娶进过监牢的自己。
这样想着的宣素秋,就忍不住悲从中来,斗室无人,她便对着墙壁愤愤道:「当去投案,说过宁愿让你亲自判我死刑,我死而无憾。你不肯,费尽周折,定要替我脱罪,又劝我那些话,让我的心一下子就变成晴天,细想这十几年来,竟没一日活得如此轻松,哪怕是在牢里,只要想到母仇已报,想到还有你在外面等着我,想到之后就可以和你在一起,你会为我遮风挡雨,我愿为你洗手作羹汤,我们还可以并肩携手,将那些不法凶徒绳之以法,我只要一想到这些,就开心的连笑容都抑不住,谁知到头来,竟是这么个结局,你不喜欢我了,连春蕊绿玉都不来看我,初一初二更不见了,早知今日,你不如当初亲手判我死罪的好,我还可以抱着幻想死去,强似今日感受这样撕心裂肺的痛苦…」
一面说一面哭,她因为住的女监,所以是女装打扮,此时俏脸上珠泪横流,当真是梨花带雨一般。正哭得伤心不已,就听外面一个声音道:「宣姑娘,您的刑罚到日子了,今儿就可以出去了。」
「我还出去做什么?」宣素秋对着墙壁哽咽道:「倒不如让我老死这里,或许每天我还可以做梦,幻想他不是不要我,只是因为种种苦衷,所以没办法来见我。强似出去了,忍不住去找他,他却告诉我喜欢了别人,要和我一刀两断。」
说话的婆子看见她这副形状,就知道这定是在想着徐大人了,如今京城人都传言说徐大人是为了这女孩儿冲冠一怒,以至于满城勋贵受连累者不计其数,三个罪魁祸首更是被夺爵,到现在都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她竟在这里哭着说徐大人变心,真真好笑。
只是这些话婆子也只敢在心里打转,无论徐沧和宣素秋她都惹不起,这会儿一旦说话放肆了,小姑娘现在无心计较,日后想起来,忍不住恼羞成怒来报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