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小日子_作者:酱汁炒饭(162)

  “这哪使得,人参这么贵重我不能要,”李婶连忙推辞,开怀的脸色落了下来,“再说,我家老李头总是劳烦金师傅,诊金也从来不收我们的,现在只是教二小姐学习煲汤,哪里能收您的人参,我老婆子没那么大脸!”

  李婶的丈夫早年腿跌断了,晚年的时候腿部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他们家就住在湖沟湾镇上不远的地方,自从李婶给她外公当保姆之后,外公去看病从来不收钱,也难怪李婶那么剧烈的推拒。

  “我让你收着就是收着,一码归一码,那是你祖传的手艺,我们爷孙俩不能占你便宜。”

  李婶着急的还想拒绝,叶晓兰外公一板脸,“是嫌弃我这工钱少了要去别处当保姆不成?”

  先不说李婶是金玉给叶晓兰外公请的保姆,金玉找人照顾自己的老父亲怎会吝啬钱财,李婶一个月的工钱自然不低。

  再说叶晓兰的外公对李婶家有恩,李婶从来都尽心尽力照顾外公不敢有丝毫差池,外公这句话就是在逼李婶收下人参。

  叶晓兰知道这是外公的一片好心,况且她也同情李婶一家,便也帮着说了一句,“李婶,外公给你你就收着吧,老人家心里乐意,你这样生分的拒绝他,他该不高兴了。”

  “哎!金师傅您”主人家都这样说了,李婶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我收着就是了,感谢金师傅对我们家的大恩大德。”

  说着,忍不住眼里就冒起泪花,李婶擦干了泪,无以为报,只得更加尽心的照顾这爷孙俩。

  从此,在外公这里,叶晓兰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医术,还有李婶教她的煲汤技能。

  上辈子一直是个厨艺废材的叶晓兰这辈子也没好到哪里,李婶一身的本事她也就学了个半成,除了能有模有样的煲几种汤品,菜肴是一概不会的,不是盐放多了就是糖少了,或者干脆两者混淆。

  在外公嫌弃的目光下,她吐了吐舌头,乖乖跟李婶只学习煲汤。

  好在朽木也能雕出半真半假的精品,煲汤的技能,叶晓兰算是学习的不错。

  更稳步上涨的是她中医方面的知识。

  不得不说,叶晓兰遗传了金有才的医学天赋,加之她技记忆超群,凡是金师傅教过的手法,技巧,她几乎都能融会贯通,实际演练中有些欠缺,是经验太少的原因,金有才对自己这个外孙女却是非常满意。

  “晓兰啊,咱金家药堂以后的发展,可就指望你了!”

  看着外孙女一板一眼的给病人诊脉看病,金有才满意的点头。

  等刚才的病人走了,叶晓兰才垮下肩,有气无力,“外公,我还差得很呢,刚才我好几次没摸准脉,脑子里想了好几种病症,最后还是在您的提示下才搞明白,像我这种半吊子的大夫,哪个病人敢给我看病啊。”

  大受打击就是形容叶晓兰现在的心情的。

  原本是斗志昂扬的开始第一次上岗,哪知道人生的第一个病人就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也亏她之前还对外公说得那样自信,现在正是自己打脸了。

  太丢人了

  拐着拐杖,金有才走到外孙女面前,翻了翻她刚才做的笔录,一脸严肃地教导她,“我早就跟你说过学医没那么简单,你记忆好理解能力也不错,但医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老医生还有失手的时候呢,何况你这个愣头青。”

  什么嘛,外公不安慰她还要加以打击,叶晓兰哭丧着脸。

  小孩一脸不高兴,金有才好笑,“好啦好啦,你这个年纪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你还差火候,至少有一段路要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多看多学,你将来的成就一定能超过外公的。”

  “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握紧拳头,叶晓兰满血复活。

  吃过午饭后,外公明显身体有些支撑不住,好在这个时间段,外面天气热,来看病的人不多,因此叶晓兰就让外公进屋睡个午觉再起来。

  “年纪大了,不中用喽。”拄着拐杖,金有才一步步向屋内走去。

  收回注视着外公后背的视线,叶晓兰坐在一旁边看守药堂便看医书。

  “二小姐,我回家一趟,老先生醒来后麻烦你给他泡杯茶,”李婶卫生打扫过后,拎了一个包要出门,她指着旁边的一个抽屉,道,“这里面的药是老先生自己配好的,他每天午睡后要喝一杯,就是记性不好需要人提醒,二小姐您千万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