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还有七个月……銮铃难以相信地盯着他。
“孩子要紧。”煦王抬手把銮铃睁圆的眼睛蒙住,不让銮铃看到他脸上的神情,温声道:“你先睡吧,我出去应付一下,怕是还有客人没走。”
说罢,不等銮铃出声,已快速放下床帐,出了寝殿。
婚后的生活蓦然平静,是入唐以来的最最平静。銮铃两耳不闻窗外事,过她自己的日子。夏天的光和热,铺天盖地,把整个柔美的江南照出一种浓郁热烈的风采来。连銮铃这样畏冷的人,正中午的时候,也要躲在凉殿内避暑。
煦王和銮铃的相处温淡,便像是春日里最和煦的那抹阳光。没有新婚燕尔的如胶似漆,也不像过去那样互相疏远。煦王把距离把握的很好,对她呵护却不纠缠,既不让銮铃觉得他是与她无关的人,却又不觉是负担。自在随性的日子里,銮铃慢慢习惯了身边有这样一个人。
早上醒来,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他。和他一起吃饭。他忙完他的事,回来陪她说说话,散散步。黄昏的风,他会拉她的手,扶她穿行在花木之间,他有时说话,她有时说话,没有靠得特别近,却也不避讳亲昵。沐浴完,銮铃更衣,他有时正好在,便也神情坦然。晚上睡不着,他陪她说说话。
日子温和平静的像一个梦,没有銮铃设想的疲倦和痛苦,她总担心这梦做的太奢侈了。
她发现李珩是个骨子里淡定的人,和李墨兮有时的急躁不同。了解越深,她越分不清她眼前这人是李暖还是李珩,神思在时空里穿越,有时候定神一看,才明白她眼前的是李珩。
天不太热时,銮铃兴致上来还去那金陵女子学堂任职了几日,她不教课,只是在一旁出谋划策,改进不足之处。或者就窝在一旁,看着那些青春靓丽的女孩子们欢快地嬉闹。
这其中便有人认出銮铃来,认出銮铃是当日在洒云楼主持煦王相亲事宜的那位少年公子哥儿。登时又有人想起煦王一定要銮铃参加的情形。想来想去,诸人便恍然大悟,原来王爷心中早有了意中人,便是眼前这位安静温婉的贵夫人……
于是所有人对銮铃又是羡慕,又是惊叹。
銮铃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微笑,安静接受她们的关怀。偏煦王极为配合,每日放学都来接銮铃,扶她上马车,软语温柔,惹得他们马车外的羡叹声此起彼伏,总能追随很远。
梅妃也听说了这些事,又前思后想许久,把銮铃叫到面前问了问,才明白原来去年她在扬州看到的那人果然是銮铃。也知道煦王相亲那日也是为了銮铃。梅妃心头唏嘘,最后便也只拉住銮铃的手,温声道:“都过去了,便不要再记着,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母亲希望你和珩儿好好的。”
銮铃恭顺地点头。
时光琢磨了很多,眼前的梅妃莹润剔透,如和田美玉,依稀可见当年清冷高华的风采。銮铃看到梅妃,便会想到多年以后的她自己,不过她身边应该还有一个李珩,她的孩子应该也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她会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平静的妻子。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反正婚就这么结了,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吧……
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这日午睡醒来, 日头渐斜, 不是那么毒辣。銮铃简单洗漱完,便出去走走。煦王府很大,銮铃基本上是每天去个不同的地方,这么走了有几日, 附近的院子转遍了,便向远处进发。
漫不经心走着,远远便闻得一股幽杳细密的香气, 清远浓郁而不靡艳。抬头便是一处园子, 园门的匾上书了“花苑”二字,煦王府的景致向来精致清雅,这样直呼其名叫“花苑”, 倒是艳丽不少。銮铃好奇, 便走了进去。
进去便是繁花绚烂, 迷人眼帘。一团一团,一簇一簇,各色花朵开遍, 浓郁的花色,花的海洋。在夕光笼罩下, 光艳旖旎, 恍如仙境。
一处深红的蔷薇旁, 一个紫衫女子坐在椅子上,正埋头编一个花环,她膝上放了一枚竹编的小篮子, 篮子里花花艳艳的,全是从地上捡来的落花。她不时从花篮中挑出花瓣,添在她手中的花环上。
銮铃自诩也是个手指灵巧的人,但看到眼前女子这灵巧纤白的手指,那细碎的花瓣在她指间,不知怎么就缠绕在一起,成了紧致绚烂的小小花环。她惊叹,呆住。
那女子没有发现銮铃,兀自忙活着她手里的花环,浸润在这一片静谧的花香里,便像是黄昏中,一幅绝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