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_作者:罗青梅(394)

2018-06-06 罗青梅

  霍明锦笑了一下,“好,明天我让人过来取。”

  说完,他放下车帘。

  李昌等人一扯缰绳,催马转身,簇拥着马车走远了。

  傅云英目送一行人走远。

  身后响起一阵脚步声,一把大伞罩到她头顶上,然后一只暖炉塞进她手心里。

  她忽然进宫,傅云章回来之后坐立不安,连晚饭也没吃,一直等到现在,听见门外有马车的声音,马上迎了出来,脚步蹒跚,踏过厚厚的积雪,过来接她。

  她握紧暖炉,仰头看傅云章,“二哥,我今天见到太子了。”

  傅云章眉头一蹙,不过听她详细说了宫中见闻以后,拧起的眉又松开了,“这不是坏事,宫中只有太子一位皇子,有个东宫虚职在身,别人会高看你一眼。”

  回到家中,傅云启和袁三听说傅云英回来了,披衣出来迎她。

  乔嘉已经先她一步回来。

  宫里的宴席看着精致,但饭菜都冰凉,没什么好吃的,她觉得腹中饥饿,让王大郎去灶房吩咐婆子煮碗面。

  傅云章也没吃饭,道:“灶上留了饭菜。”

  热饭热汤送到正厅,几人坐下一起吃饭。她和傅云章、袁三吃,傅云启在一边陪着喝碗汤。

  东宫的人办事效率快,第二天就把司里监太监批红的旨意和文书、牙牌等物送到傅家。另有太子赏赐的衣料、吃食、文具若干。

  官府不会下发官服,所有官员的官服都是自己请人裁的。

  小太监让傅云英在家好生温习功课,等过了年去东宫应卯。

  周尚书回家以后,立刻派人打听和周天禄一起被太子召见的年轻后生。让家下人备了份厚礼,送到巷子里。

  傅云英收下礼物,同样备了回礼送往周家。

  至于另外一个侍读,名叫袁文,为人清高,梅花宴当天看都不看傅云英和周天禄一眼。他是真正因为才学名满京师才被詹事府的人挑中陪太子读书,看不上明显有靠山的傅云英和周天禄。

  众人夸奖太子的诗作时,袁文一言不发。等众人夸奖傅云英时,他直翻白眼。最后轮到周天禄作诗,他丝毫不掩饰脸上的鄙视。

  这位袁公子,是个很耿直的人。

  傅云英吩咐王大郎打听到袁文家住在哪儿,备了份薄礼送过去。

  袁家很快回了礼,是一本诗集。

  袁文讽刺她的诗作得不好。

  她摇头失笑。

  第102章 才子

  赏梅宴第二天,锦衣卫果真上门来取傅四老爷为霍明锦准备的谢礼。

  李昌没有避讳,告诉傅云英霍明锦并不住内城,他的宅子远在城外,平时公务繁忙时就在宫中值房歇宿,清闲时才回郊外别宅。

  他很少有清闲的时候,因此大多数日子就在值房住。

  “二爷还未成家,只能这么凑合着。”

  不知道霍明锦的喜好,傅四老爷各样土产都备了一大箱子,因他以前提过喜欢湖广的桂花酒,因此特意嘱咐傅云英多带了几坛家中一直没舍得喝的陈酿。

  霍明锦那晚亲自送傅云英返家,其后李昌又常常来巷子里传话,不出几天,京师的人都知道傅云英得了指挥使的青眼。

  还有甚者,说霍明锦想认傅云英当义子。不然为什么煞费苦心把他送到太子身边去?

  虽说没有品级,但等太子日后登基,还怕傅云升不了官吗?

  皇上即位时,身边陪他长大的侍从、舍人等全都加官进爵,即使没有进士功名在身,最后也破例做了二品大员。

  这话传到姚文达耳朵里,他吓了一大跳,拄着拐棍,颤颤巍巍找到东坊高坡铺,问傅云章:“你弟弟怎么会和锦衣卫搅合在一起?”

  姚文达又病了,不过精神气很足,说话嗓门比雷响。

  傅云章先请他坐下,家仆进去奉茶。

  吃过茶,傅云章方缓缓道:“霍指挥使救过抚养她长大的叔叔。”

  姚文达皱眉说:“现在沈首辅和霍指挥使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你死我活不分胜负,你马上就要入仕,不宜掺和进去。救命之恩固然要报,也无需来往这么密切,现在京里的人都在谈这个事,早晚会把你扯进去。你还没授官就被当成霍指挥使的人,不是好事。”

  傅云章微微一笑,浑不在意,“她是她,我是我。老师,她想做什么,我向来不拦着,她也不会因为感激霍指挥使就来劝我投到霍指挥使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