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_作者:罗青梅(572)

2018-06-06 罗青梅

  云哥不爱和人亲近,平时他想方设法讨好云哥,云哥不冷不热。

  但是看到他生病了,云哥真的担心他,容忍他的不着调,他故意靠到云哥身上,云哥没有推开他,扶着他在房里走路。

  他很高兴。

  云哥却只是老实说一句:“你病了,得对你好一点。”

  虽然是打击他的话,但这才是云哥。

  事后老楚王哈哈大笑,无情嘲笑他,“云哥只是同情你!宝儿,还是老爹对你好。”

  到如今还记得云哥和老爹坐在一起说话,一本正经,倒像是平辈人。

  但说到不苟言笑,云哥比老爹还稳重。

  云哥别扭,自己当然只好热情一点,不然云哥怎么会成为自己的好兄弟?

  朱和昶失笑了片刻。

  吉祥一双眼珠滴溜溜转来转去,写满精明。

  看来皇上虽然因为登基而有所变化,越来越威严,但和傅大人的情谊依旧,傅大人对自己有恩,帮自己洗刷冤屈,重回皇上身边,不管从私情还是以后的前途来说,以后见到傅大人,一定得小心伺候!

  ……

  次日开始,傅云英分批接见自己的幕僚。

  她询问哪些人熟知朝廷律法,有三人称自己略通一点。

  “有事劳先生们去办。”

  她示意王大郎把几本曾经流行于市井的小说拿出来。

  众人传看那几本小说,问:“可是这几本小说有什么不妥之处?”

  傅云英淡淡一笑,道:“并无不妥,只是想请先生们照着这几本小说写几本断案的书。”

  包公案之类的小说曾十分流行,那段时间天南海北写小说的人都想方设法搜集各地轰动一时的案子,假托包公之名,写成小说,卖得非常好。

  后来有人投机取巧,干脆找来官府判案的文书,从整个审案的过程到最后的判词、判罚,全部一字不漏照抄下来,也十分畅销。

  写书对幕僚们来说不算难,不过他们不明白傅云英的目的。

  “民间百姓,尤其是内宅妇人和不识字的人,不通律法,常常被欺瞒勒索。先生们便以几桩常见的案例为素材,将诉讼过程详细写出来,写得越通俗易懂约好。”

  幕僚们心思灵活,不必傅云英多解释,只听她说到这里,心中雪亮。

  平民大多不识字,不通律法,大多数人还以为告状只要到衙门前击鼓就行。大人是想用市井百姓最喜爱的小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学一点基本的律法常识。

  这倒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只是做了短时间之内并不会有什么效果,而且没人会因此感激大人。

  吃力不讨好,大人为什么还要去做?

  傅云英不必和幕僚解释自己的想法,只需要吩咐下去就行。

  她还道:“书写成之后,编成曲子,教会戏班子,让他们四处传唱,尤其是要到各地乡间传唱。所有费用,都记在账上,按老规矩,各有奖赏。”

  幕僚们应喏。

  可别小瞧戏班子,他们四处漂泊,虽然唱词粗俗不堪,上不得台面,但经他们传唱的歌谣,朗朗上口,内容直接,很快就能传遍大江南北。当年太、祖皇帝也曾利用戏班子传唱自己的事迹,借以收买人心。

  ……

  见过幕僚,陆陆续续处理了一些杂事,乔嘉回来禀报,霍明锦还没回来。

  傅云英皱了皱眉。

  接下来两天,她都没见到霍明锦。

  他不是出府去了,就是正在和属下议事,再要么去大营巡视,总之就是没空来见她。

  她不动声色。

  这晚,傅云章下衙回来,叫莲壳过来请她过去。

  外面是阴天,在刮雪籽,敲在瓦片上,叮叮当当响。柳条狂舞,水潭卷起细小的浪花。

  她披了件大绒氅衣,手里揣着个铜手炉,穿过回廊,走进傅云章的院子。

  傅云章房里烧了火盆,四面窗户紧闭,唯有通向梢间那一面槅扇开了半边,书房暖融融的。

  案前设炉瓶三事,炉内并未焚香块,一瓶腊梅花枝正吐出阵阵淡香。

  傅云章坐在书桌前伏案书写,背影如青松。

  傅云英走进去,熟门熟路,斟了杯茶递给他。

  听到声音,傅云章抬起头,朝她微笑,接过茶杯。

  “有东西给你看。”

  他道,翻出一份草稿给她看。

  傅云英低头细看,眉头微微蹙起,神色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