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_作者:罗青梅(683)

2018-06-06 罗青梅

  走进凉爽的内殿,朱和昶心情复杂。

  皇后有孕,这时候和她吵架,对她的身体不好。

  他揉揉眉心,刚才宴席上那种心情激荡、踌躇满志的感觉一扫而空。

  坤宁宫的宫女看到朱和昶,忙躬身下拜。

  他摆摆手,转身出去。

  宫女们面面相觑,皇上怎么一来就走了?

  回到乾清宫,朱和昶对吉祥道:“再找几方好墨砚,给云哥送去。”

  吉祥应喏。

  兵马指挥司的副指挥使求见,进了内殿,抱拳道:“皇上,微臣是来请罪的,前几日傅大人回京路上遭响马贼截杀,至今还没查出真凶。”

  朱和昶失手打翻桌边茶杯,“什么响马贼?”

  茶杯落地的声音让殿中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朱和昶站了起来。

  这时,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不一会儿,金吾卫进殿,“皇上,锦衣卫千户有要事禀报。”

  朱和昶按下怒火,摆摆手。

  锦衣卫千户匆匆进殿,哑声道:“皇上,荆襄流民暴乱,短短两天内,乱民人数已达一百万!”

  朱和昶愣了片刻,愀然变色。

  流民问题,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

  流民的成分很复杂,除了乞丐、盗贼、凶犯、前朝遗民之外,大部分是走投无路的平民百姓,有的为了躲避苛捐杂税举村、举乡全体逃亡,有的是在豪强吞并土地或者灾荒中失去耕田,不得不逃离家乡。

  可以说,每当发生旱灾,便有无数老百姓为了活命涌入山中。

  荆襄地区,位于陕西、四川、湖广交界地带,北边挨着秦岭,南边便是巴山,都是一望无际的高山密林,河沟山谷。流民流窜其中,就犹如鱼入大海。

  流民长期盘踞在荆襄一带,官府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人数,更别提将他们全部抓捕。

  官府曾多次派兵前去遣散流民,流民们躲在深山中,就是不走。

  他们手无寸铁,人数众多,官府又不能痛下杀手,只能派兵守着。

  锦衣卫说得含蓄,朱和昶之前曾关心过流民之事,听得懂他的话外之音。

  所谓暴乱,定是有人揭竿而起,带头起义,而响应的人已经多达一百万。

  之前阁老们提起过,南方暂时安定下来了,但北边的民乱一直在持续,也不得轻忽。

  朱和昶冷静下来,召见几位阁老和兵部官员。

  阁老们有的还在路上,有的刚刚到家,又被一道急诏唤回乾清宫。

  殿内气氛不算沉重,老百姓家中没有余粮,每逢灾荒,他们当年收不到粮食,没法填饱肚子,还要应付地方官府的盘剥,不举家逃亡的话,只能等死。因此每当地方发生大面积旱灾,很可能爆发民乱。

  大臣们并不慌张,细问锦衣卫千户荆襄一带的情况。

  千户道,“他们在一个叫苗八斤的人带领下,已经聚拢起百万之众。”

  大臣们面露忧色,一般的流民起义,就如同一盘散沙,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难以形成气候,但一百万之众,不容小觑啊!

  ……

  傅云英回到家,前脚才刚踏进门槛,突然听到一阵马蹄踏响。

  她抬起头。

  巷口烟尘滚滚,锦衣卫策马飞奔而至,到了门前,滚地下马,抱拳道:“傅大人,皇上传召。”

  她匆匆进宫,在乾清宫外等候召见的时候,听到里面传出朱和昶的震怒声。

  吉祥从里面走了出来,战战兢兢和他见礼。

  她问:“皇上为何动怒?”

  宫宴上还好好的。

  吉祥小声告诉她事情原委。

  荆襄流民起义,几位阁老商量应对之法,正谈得好好的,又有八百里加急送到,地方官联名弹劾总领陕西、湖广军务的曹总督,说正是因为曹总督残忍屠杀流民,才导致这一场起义。

  原来曹总督诱骗流民,说只要他们愿意出山归顺朝廷,朝廷就对他们的逃亡行为既往不咎,还归还他们的耕地,让他们可以转回良民身份。

  流民们生活困苦,被曹总督的承诺打动,先后有数万人携家带口主动归顺。

  等着他们的,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安定生活,而是曹总督的屠刀。

  曹总督命军队屠杀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流民,无论老幼妇孺,全部格杀勿论。

  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