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作者:见喵晕奈何(457)

2018-06-06 见喵晕奈何

  在场的就六位阁老,几乎每一位都来回打量了好几次赵秉安,这般动静岂能不引人注目。

  左手边第二座上的亚元紧握着自己的拳头,恨不得扬声呐喊,“我比他差在哪了!”

  江成云是上届河北会元,明德书院继文濂以来才名最盛的学子,他用了三年时间游学江南,斗文无数未逢敌手,自以为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可到头来却不明不白的输给了个武勋之后。

  这个姓赵的尚不满弱冠之龄,除了河北应试,听说从未出过京师,这种徒有家世的小白脸子,怎么可能写得出经天纬地的治河之策,看着吧,在御前,鎏铜崀壳皮相再高也成不了真金,他今儿就要将这欺世盗名之辈打回原形!

  后面的目光太“火热”,赵秉安想恍若未觉都难。

  抬手将“筑堤束沙,以水攻沙”的纲领挪到一边,赵秉安微顿了一下,便开始计算朝廷治河所需的银子。

  他前半篇的点睛之笔在于明确了泄洪口,以徐州、淮安为界,将黄河分接运河、淮河,此举不仅保住了临汛的十一个州县,而且省时省力,甚至因为徐州淮安相对富庶,河道发达,黄河改道分流,并不需要太大的工程。

  并且,河道延展,沿岸漕运必定兴盛,百姓多了生计,应该就不会计较引水入境造成的收成受损了。

  黄河轻中灾区得保,可由朝廷引导发展林牧业,只要敛住了黄河的流沙不散,不出十来年便能养成耕桑之地,届时朝廷便不虞年年来补这个大窟窿。

  赵秉安将河道段位、民工劳役等一条条列了出来,竭尽所能精简银子花销,不知不觉就算完了两大张草纸。

  二度歇笔,赵秉安正打算腾清桌面,没成想司礼监的宦首刘大公公直接从御座旁走下来,将他答完的所有卷面都收了上去,连刚写完的草纸都没放过。

  乾封帝早就注意到了赵家小子的不同,上次召见,他还不过是个总角小儿,懵懂单纯,今日打眼这么一瞧,这气度倒是与其叔父同出一脉。

  不过,当年赵怀珏入朝可比这个小家伙低调多了。

  两手展开文章,乾封帝倒是先被叙名的馆阁体惊艳了一把,俗话说字如其人,这横竖撇捺间的坚锐之气半分没掩压圆润字体的中正,只是一笔字而已,却让人生生看出耳目一新之感。

  转眼看到正文,乾封帝开始没觉出什么来,可越往下看眉峰就耸的越高,引得内阁里沈邵二人忍不住担心起来。

  两张卷面过得很快,乾封帝最看重的还是那两张草纸,以这小子的算法,朝廷不过支出五十万两就可以保住黄河几十年的太平,简直不可思议!

  “将此文呈给东宫看看,难得他这回没看走眼。”

  越看越觉得该把人送进户部里去,这花钱的手笔可比苏袛铭省多了。

  太子恭敬的接了过来,先隐晦的往下面瞥了几眼,随后摊开了卷面。

  内阁里几位老大人早就被勾出了好奇心,这会儿也借机一观,看完之后环环相顾,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但可以肯定,户部要按照这份文案下达勘合,绝对会得罪一票地方官衙。

  这油水卡的也是没谁了,丁点都不往外漏啊。

  唐老尚书也是识货的,一眼就看出了这主意的可行性,心眼一转算着徐淮之间的沟渠,越算越觉得有门。

  当即走下高堂,就站在赵秉安身旁看他接着往下算。期间瞧见两个差价,恨不得一手指上去让他改。

  这哪是内阁辅臣呐,简直就像是教授启蒙的老师傅盯着小学生做作业。

  只差拿个戒板转悠转悠了。

  瞧见唐老尚书实在忍不住要开口,邵文熙赶紧扑过去将人给拉走了,干甚呢,这还殿试着呢,急什么啊。

  这么一搅和,赵秉安受没受影响不知道,左手边的十几位贡生反正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阁老们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谁还能安心答题啊,就听着前头那人刷刷往下写吧。

  整整两个时辰,赵秉安赶在午时之前将文章完成了,以他的计划,户部支出四十六万两左右就能度过今年的春汛,接下来的修整可交由地方财政填补,以最完美的前景来看,朝廷两年后便能从税银中找补回此次投入的银子,绝对只多不少。

  苏袛铭此刻冷肃着面孔,心里却恨得直骂娘。

  小兔崽子,能这么算吗!五十万两,还不够给各级衙门塞牙缝的。这银子从户部拨出去估计都走不到坪洲,还打着地方财政的主意,出去不给人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