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间透露出赵怀珏不会在浙江久留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很快,大朔将迎来史上最年轻的一位阁老。
赵怀珏膝下无子,新科状元是其兼祧后人,也就意味着湖湘一派有了新的选择,他们同出一脉的师弟自然比与江南纠缠不休的沈炳文来得可靠,昨夜之事便是最有力的见证。
乾封帝小小的一个举动,不仅再次加深了江南与湖湘党派之间的隔阂,而且将沈首辅麾下势力一分为二,避免了首辅权柄过重的威胁。
沈赵虽是翁婿,但此二人在乾清宫心中的定位不同,若非赵怀珏是个痴情种,这两个人早该反目成仇。
赵家出身合适,忠心可用,可惜两桩婚事结的都不好。若他们叔侄俩早早展露头角,乾封帝绝不会让他们与世家联姻,哪怕赐婚勋贵国戚,也不会像现在这般留下隐患。
唐耀山已年老体衰,纵使气色康健,可他比沈炳文尚还老上几岁,说不准哪日一个风寒就倒下了,乾封帝想在寒门提拔人才,可几年过去了,稍有些希望的都被排挤出京,世家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给其他人露头的机会。
还是要让他们自己内斗啊,夺嫡结束了,但党争远未终止,乾封帝打算先收拾了漠北余孽,铲平武勋中的叛逆分子,再腾出手来解决江南世家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东宫算是有点见识,知道把陇西士族拉下场来混斗,可惜啊,北方世家成气候的实在是太少了,乾封帝二十几年也就扶起来一个关家一个邵家,还俱是些胆小慎微的,不比赵家叔侄胆略过人。
名义上,沈首辅麾下皆定义为湖湘一派,然而事实上,这其中还包含了沈炳文座下数百门生以及被拉拢进来的散落势力,他们在继任者这个问题上早有分歧。论资历,赵怀珏在党内根本排不上号,若无裙带关系,只怕他如今还在御史台苦熬,哪能像现在这般一步登天。
赵怀珏用了沈家的资源晋身,临了却要将他们这些姻亲、同窗一脚踹开,这怎么可能呢。沈家不会放人,赵怀珏的师兄弟们也绝不会让他轻易脱身。湖湘与沈首辅一定要绑在一条船上,如今沈氏一族已经悔青了肠子,当初若是答应赵秉安那桩婚事,现在他们根本不必担惊受怕。
话说谁又能想到呢,赵氏一族的下任家主居然不是出自嫡长一房,朝中不少人因为这点对老永安侯恨得是咬牙切齿,枉他们自诩饱读诗书智谋过人,到头来却被一个耍枪弄棒的老头子糊弄了去,何其可恨。
太子在御座下面观览全局,感觉自己摸着了一点把控朝局的门槛,可这些朝臣个个面无表情,一刹那的波动根本不足以让他明白其中的深意,所以整个人还是似是而非的感觉。
乾封帝下朝之时瞥了一眼,无奈的叹了口气,生子如此,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啊。
第216章 离间
永安侯府此刻被围得是水泄不通,凡是与湖湘书院沾亲带故的朝廷官员, 无不登门探望, 光吏部四品以上的堂官就足足来了七位, 皆是赵秉安同出一门的师兄。
太医刚刚诊完脉, 好在司礼监手下留情,外皮瞧着血腥,内里没伤几根筋骨。
赵秉安一身亵衣趴在床上,身后刚涂完药膏,背上烧灼般的撕痛感将整个人逼得大汗淋漓,好似刚从水池里捞出来一样。可眼下这么个境况他还真不敢倒下,恩师下落未明, 乾封帝趁着这档口拆分吏部, 逼着五叔自立门户, 一个弄不好,他们赵家就要落一个忘恩负义、欺师灭祖的名声。
幸好五婶已经及时赶回府上,不然人若是被扣在沈宅,那他们赵家指定更被动。
“师兄们的好意明诚心领了, 但事关老师安危, 明诚绝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唉,我们哪有什么颜面来劝你,只是,苏袛铭与苏泽衡父子皆非泛泛之辈,师兄是怕你初入仕途哪朝不慎,被小人坑害了去。”
“不管怎样, 苏煜我是绝对不会放的,若是老师安然无恙也就罢了,否则,我一定让苏家父子血债血偿!”赵秉安撑着病躯,一拳砸在了床板上,那坚决的态度明摆着绝无转寰的余地。
朴陶几人眼看小师弟不打算与苏家虚与委蛇,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今日早朝,圣上一句话便将吏部众志成城的局面瓦解,现在沈首辅麾下各方势力心思浮动,所有人都在观望老人家接下来的走向,好确定自己的站位,这个时候,明诚执意与苏家正面对峙,那能从湖湘一党汲取的助力可谓少之又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