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赵秉宰先开的口,“咱们回去吧,母亲他们都等着呢。”
“好。”赵秉安也不大好意思多说什么,但又不想表现的特冷漠,最后,他只是牵着赵秉宰的手上了马车。
相比于府试的轰轰烈烈,这次的院试从开始到结束都显得特别平淡,赵秉安考完之后也不像以前那么紧张,换个说法,这可能是他考过最有信心的一场了。三房里两个大人倒是比较在意这次成绩,但看着小儿子悠闲的模样,也不由得放松了了下来,现在就等着出案了。
提督学政府里,李建泰正漫不经心的阅着卷子,半年之前他还是威风凛凛的九卿之一,可现在,虽然还是正三品,可这学政一职谁能看不出来是被发来坐冷板凳。唉,丧气啊,谁让他一时嘴贱,居然揭了内阁的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调回去,再等个两三年,恐怕他回去也没地待了,底下那帮人又不傻。
批完大半试卷之后,他就有些意兴阑珊了,秀才试到底水平有限,出彩的试卷不少,可让他眼前一亮的就不多啦。正打算让幕僚把剩下的考卷给代劳了,忽然他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圣上想起他的好主意。听说永安侯府的小公子一路从县试府试考上来,都是榜首,他要是再点一次,那就是小三元了,考虑那位的年纪,这是多么大的噱头啊! 而且还有前面两次考试打底,自己的底气也足啊。另外听说这位小公子跟内阁的沈阁老关系匪浅,要是能打通这条路子,那真是帮了自己的大忙了。
这下,李大人也不嫌无聊了,吩咐下人赶紧把这位的卷子找出来,他还是得先看看,总不能太离谱。结果,卷子一到手,李建泰倒是先被那笔漂亮的馆阁体惊艳了一把,清隽秀气,但又颇有些不可言喻的洒脱味道,很是对他胃口。再看下面的内容,嗯,倒是意外的沉稳大气,比他刚才看的那些强多了。这下,他最后一丝顾虑也被打消了,很爽快的在卷面上圈了大大的一个“甲一”。
第42章 喜宴(一)
今早一大清晨,东城洗马巷里就锣鼓喧天, 永安侯府门前端得是车水马龙。昨儿, 不少亲朋故旧都得了消息, 永安侯府的十小子连中三元, 真真是有出息。今天就算没接到喜帖,大家也打算来热闹一回,话说武勋门里很久没出这样的读书苗子了,上一次好像也是永安侯府的老五,嗨,是不是他家那地风水好啊,不然好儿郎怎的都落他家去了。
今儿来得不少都是朝中的大员, 再不济也是京中有名的二代三代, 老侯爷虽然老早就致了仕, 但在京城这地界还是很有几分面子,再加上永安侯府也算得上实力强劲,所以尽管这些年赵府有向文官那边别的苗头,几家有名的老武勋还是都来了。
这样好的机会, 侯府里的少爷们自然都想露露脸, 但老爷子发了话,点明了要小十陪着老大在府门外迎客,他们也就只能干看着了。
柳氏瞧着自家相公低落的情绪,心里也不好受,大房做得也太绝了,一点余地都没给他们留。侯府里除了老七以下那些不够年龄的小叔子们, 就只剩相公一个成年的白身,这让夫君待会如何出去见客,不是活生生打相公的脸嘛,亏得相公以前为大房出了那么些力。
赵秉宰面上勉强能端得住,但其实他心里惴惴的,一点也不敢出去,他总觉得以前认识的那些人都在暗地里笑话他,而且,小十现在站的地方恰恰是他以前的位置,也是祖父默许他的地位,被自己嫡亲的弟弟取代,尤其是在满京城面前把这件事毫不留情地揭开,这让他的处境尤为尴尬。
三爷这些时日一直关注着大儿子的动静,今儿辰时都要过去了还没看见大儿子的身影,他就知道这孩子心里又在闹别扭了,但有些事还得他自己看开,自己可以给他把路铺得平些,但总不能一直架着他走啊。无奈的叹了口气,三爷只能自己先到前府正堂了,今儿岳父和几位亲家都会来,可不能去晚了,让人等着,那也太失礼了。
蒋正楷也没想到自家小外孙能有这么大出息,能在成群的上京贵子里头硬生生挣出个小三元来,这让他埋在心里的某个想法更坚固了,所以他今天不顾老妻反对,让老大媳妇把几个孙女都带上了,先探探女婿的口风,自家那个闺女反正是指望不上了。
赵秉安此刻正在府外迎客,还不知道他嫡亲外祖正在算计他呢,也正因为这个,他避过一劫,要不然以他外公脸皮的厚度,说不定能当众来一出表兄妹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