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_作者:西淅(117)

2018-05-16 西淅 年代文

  很多人都考两三年才考上,这很正常。

  去年小镇上有个高三学生没考好,成绩出来就跳了河,给夫妻俩造成了心理阴影。

  他们比陆静然这个当事人着急。

  这是高中最后一个学期,陆静然寄宿的用的那些行头,也都要弄回家。

  被子、书本、还有各种杂物。

  陆静然一个人是搞不定的,所以他们来接人。

  第37章

  陆静然朝着人走了过去。

  “姨, 叔你们来了?”

  “是啊,帮你来拿东西。”刘秀萍说。

  两个人合计了一下,既然都已经考完了,成绩怎么样都不能变,就别给孩子施加压力。

  反正到了时间, 也会知道的。

  三个人说话的时候,旁边也有家长看了过来,心道谁家的姑娘长得真漂亮。

  就是不知道成绩怎么样?太漂亮的孩子心思都不太爱放在读书上的。

  班主任赵美华正在和学生说话, 看到人叫了声:“陆静然。”

  然后她走了过来。

  周围一瞬间很多人看过来。

  ‘陆静然’这个名字, 在场没有家长不知道。

  高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是一整张, 全年级按照总分成绩排名。‘陆静然’长期霸占第一!

  家长们的印象里, 应该是带着眼镜儿斯斯文文的女生,有点死读书的样子。

  没想到居然这么漂亮。

  反差太大了,好处让一个人占尽了。

  夫妻俩和班主任打招呼。

  “赵老师,平时谢谢你对静然的照顾。”刘秀萍说。

  “哪有, 她学习认真又听话,不用我操心。”顿了下,赵美华看着陆静然, 又问,“我听很多学生说数学后面20分的大题很难,你做出来了没有?”

  “是挺难的,我做出来了, 不知道对不对。”

  “那你做出来了, 应该没问题, 这次幸好你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明南大学。”

  赵美兰心里有些不安,这次很多学生反应难度大,怕是不如去年上线的人多。

  这个年代读高中是高风险的投资,而高考‘先填志愿再考’的方式,就加大了风险性。

  考试的志愿表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交上去了,也就是陆静然回来学校的隔天。

  陆静然平时的成绩,可以冲刺一下北京地区的大学。

  但是她的第一志愿是明南大学,这是省内最好的大学了,低了一个档次。

  班主任虽然有些可惜,当也觉得这个学校更稳妥,所以就同意了。

  现在是全国统一试卷,没考之前就填志愿,大家就只能根据平时成绩来选择第一志愿。至于考试的临场发挥,或者半个月后试卷难易度,那就只能是看运气了。

  反正一类大学不会录取第二志愿,二三类大学录取第二志愿的概率也很小,因为对第一志愿优先。

  这也就是说,如果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到,也就没有大学可以读了。

  哪怕是只比第一志愿低1分,比第二志愿高了30分,也会落榜。

  这样的填报方式,让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受到了不小影响,会报比自己平时分数低的大学。

  每年都有分数可以上清华北大学生,因为徘徊不定,报考了低一档的学校。

  陆静然和班主任说了几句,就领着夫妻俩往宿舍楼走。

  一路上看到了好几个人蹲在地上哭,看来都是今天没考好的学生。

  女生寝室楼,都是帮忙搬东西的家长,走廊上堆满了东西。

  陆静然中午就把都打包好了,很多杂物都丢了,带回去的就是棉被还有高中三年的书本。

  这堆书保守估计得有二三十斤。

  李福来帮忙背棉被,刘秀萍帮人拿书。

  她们是苦日子过来的,一次性可以背上百斤东西,觉得这并不算重。

  所以拒绝了陆静然的帮忙,认为对方考试完已经很辛苦了,要好好休息。

  陆静然无奈,只能是拧着几件衣服跟在后面。

  一行人到家的时候,就已经是晚上七点了。

  李春玲早就把饭做好了,自从离婚后她就在哥哥嫂子家帮忙,整个人也都开朗起来了。

  前夫来找过她两次,都被她赶走了。

  她觉得自己像是重新活了一回,日子这才有滋有味起来了,不像是从前被婆家人使唤来使唤去,嘴里还没句好话。

  李春玲笑着说:“静然你一定考的很好,真好,我们家出了个状元,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