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_作者:西淅(123)

2018-05-16 西淅 年代文

  日本的泡沐经济让房价下跌70%,香港和台湾的跌幅都超过50%,泰国也下降25%

  当然,这不会是个轮回,历史再难以重现。

  因为再也没有那么多事碰到一起。

  四个人吃完了饭就,又回到了火车站,他们见识了这个不夜城晚上的繁荣,然后提前了半小时进站。

  火车到南市时候,已经是隔天六点半了。

  宋玉芳早前就接到了电话,特地来火车站接人的。

  除了她还来了王泽华。

  母子俩四点多就起来了,开了家里送货的电动三轮车来的。

  两边的人碰面后,一番寒暄后,王泽华就领着人去附近的早餐店。

  还是先把早餐解决一下。

  陆静然和李志杰从前来过,还住了两天,所以彼此都不陌生,也不着急谈生意和合作和后续把茶厂接手的事情。

  毕竟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先是远来的客人,然后才是合作者。

  第39章

  李志杰对这里的食物印象不太好。当地人原汁原味, 在他的理解里就是盐味都不够的寡淡。

  去年来的两天, 就没有一次吃舒服了, 还不如方便面呢。

  他这次早有准备, 带了一罐酱菜和辣椒,重口味能中和下,把不怎么合口味的饭菜哄下胃。

  不知道是不是心境不同,居然比上次好吃了些。

  至少不会觉得难以下咽, 他可以说很惊奇了。

  陆静然笑着说:“这里东西挺好吃的啊。”

  宋玉芳说:“那是啊,这家老店,生意特别好,你看这才六点多就坐了很多人。”

  这边的早茶的品种多样,依然偏向甜口,但吃着口味新鲜,李家的夫妻俩也觉得也不错。

  陆静然和李志杰上次来时间紧迫, 只是在路边随便吃了点。

  自然是不同的于本地人领着去的地方。

  李家的夫妻俩开始有些拘束, 看这王家来接自己的母子俩热情,也就放松了下来。

  宋玉芳没有忘记乡音,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能说家乡的方言, 还是少了很多隔阂感。

  这可苦了王泽华,这里的六个人就是他一个人听不懂,也幸好陆静然没有忘了他, 会时不时的用普通话翻译给人。

  普通话已经普及了几十年, 很多人说得可能不太标准, 但是都听得懂。

  几个人吃完了早茶出来, 外面已经是阳光灿烂了。

  宋玉芳见过刘秀萍的,不过那都是三四多年前的事情。

  过了那么多年,这会儿两个人都变了模样。

  谈论起了陆静然的外公,两个人都难免唏嘘几句。

  王泽华说:“我把你们送到车站,有客运去隔壁县城,会经过我们村,你们中途下车就可以了。”

  李志杰说:“那你们呢?坐车走吗?”

  他的视线,停留在旁边的三轮上。

  这车还是挺拉风的。

  王泽华说:“是啊,我怕你们坐这个不习惯,颠簸得厉害。”

  “没什么不习惯的,坐这个车现在能直接走不用等客运车,而且上面不是有位置吗?我们也坐这个吧,还视野开阔空气好。”

  李志杰边说,边看向自己的父母,询问两个人的意见。

  李家的夫妻俩自然是没有意见,非常赞成。

  这个年代的村里也没交警查开罚单,三轮车载人也不要紧。

  电动三轮车里面放了两条长椅,一边可以坐三个人,所以不算拥挤。

  早上八点多的空气是最好的,阳光洒在身上很舒服。

  南市和宁县是完全不同的风情地貌,宁县是山区,出门便可以看到大山,南市是平原地区,哪怕是有山,那也是小山包,很少看到高山。

  路的两边都是地,进入了村里开始变成了茶园,绿油油的一片很漂亮,看起来生机盎然。

  王家的女人早就收拾好了房间供人休息。

  等着让来的客人洗漱休息完,就差不多到了中午。

  大家准备一起吃个午饭,已经张罗的差不多了。

  陆静然很受欢迎,几个小孩还记得人,围着她转。

  刘秀萍看到了这一幕,笑着对自己儿子说:“你看你就不好亲近,静然怎么就这么多人喜欢。”

  李志杰:“……”

  他不太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明明公司的人,都说他更随和好不好!

  陆静然把带来的糖果发给了小孩子,又和几个女性长辈去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