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_作者:西淅(214)

2018-05-16 西淅 年代文

  公司全体加班,不过会在假期结束后,然后再另外调休。

  陆静然是不喜欢往人群里面凑的类型,今天倒是难得。

  她从小到大都是孤家寡人一个,所以对这些传统的民俗节日不关心不感兴趣。

  因为中国人的节日,总是会围着‘团圆’和‘寻根’两个主题。

  到了中午,几个人就近在附近吃个饭,陆静然把两个孩子送回家,这才去了公司。

  陆静然刚推门进来,谢叶子就迎了上来。

  “小老板你来了,刚才琳姐打电话过来了,让你给她拨回去,应该是有事情和你说。”

  陈忆琳年岁比自己大,所以谢叶子能叫对方琳姐……但是陆静然比她还小几岁,总不能叫名字吧。

  她是最先一批到投资公司的,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做服装,当时公司一共才五个人,所以她这么叫习惯了,后来也就纠正不过来。

  她这么叫,公司其他人也就跟着叫。

  虽然不太正经,不过老板前面加一个前缀,听着倒是更加可爱和亲和力。

  陆静然说:“好,我知道了。”

  她快步的往办公室走,其实昨天她和陈忆琳就在电话里聊过。

  影视圈整体发展都不算很好,香港电影票房很好的成绩,也就两三千万左右。

  一千五百万可以排到业内前票房前十五。

  香港还算发展很好,内地就更加贫瘠了。

  他们服装上次赞助的导演,这次要重新拍一部电影,想要那他们入股投资,到时候电影上市,参与票房红利分成。

  在这个遍地商机的年代,只要是入了门,很多时候机会就主动找上来。

  只需要聪明一点就有可能发大财。

  第66章

  陆静然电话回拨, 那边很快就接听了。

  对方有移动电话,所以找人很方便,不用通过中间人递话。

  因为这样, 陆静然也在考虑要不要投资一个大哥大。

  陈忆琳笑着说:“说好的分公司来剪彩的,这又只有我一个人,这台前的荣誉都归我了, 我还想把你介绍给的朋友。”

  “下次也有机会, 对了,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陈忆琳轻叹了口气:“我有什么事情, 我就不信你没有猜到了。”

  上次她和人提过一嘴, 陆既然很聪明。

  和聪明的人说话很省力气。

  陆静然开门见山的问:“你想投多少钱?”

  “我觉得200万差不多,你觉得可以吗?”

  陆静然犹豫了几秒,“我觉得可以,不过,200万有些多了。”

  陈忆琳问:“多了吗?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陆静然前后想了下,给出了个大概的数字:“70万左右。”

  200万投资, 这几乎占了一半电影投资了, 他们如果不跟着进度,后续分账的时候可能会有麻烦。

  这个年代的娱乐圈, 还没有那么规范,有时候过犹不及, 一次性占到太大比重。

  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实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内电影每年总票房收入, 就达到20亿元以上。

  这是个空前繁荣的市场。

  如今娱乐方式匮乏,很多人都习惯看电影的这种消遣。

  而且电影院平均票价才3毛钱,要达到这么高的总票房,平均观众人次达到了70亿左右。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水平并不低,各种题材百花齐放,很多人热衷于通过电影,去窥探另外一个世界。

  一直到95年,这是个转折,中国电影市场直线下降。

  2003年电影观众人数仅仅只有七千五万而已,基本上相当于十年前年平均两天的水平。

  电影市场的下滑,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

  就是当时的vcd盗版碟片泛滥,每家都有vcd播放器。

  然后再过几年网络发达起来,又有了层出不穷的下载软件。

  当时防盗版的措施有限,电影公司也无可奈何。

  大部分的热门电影,上映后两三天就有高清版下载,然后就再很少人去电影院买票观看。

  那时候还有个矛盾,90年代国内的物价涨得很快,到了95年看电影已经需要十块钱了。

  而影院的配置却没有提升,还是十几年的那套,很多人自然不买单。

  大家都版权意识不容,有免费或者几块钱买碟可以无限看,谁还愿意花个去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