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不错。
林钦分析的头头是道,刘秀萍也有些动容,她叹了口气:“那我尽量不让他们赊,先吃饭吧,菜要凉了。”
三个人拿起筷子吃饭。
林钦认真思考过,要避免老路,这店是不能开下去的。
字条贴上去开始的半个月,那些人抹不开面子不会赊,但是日子久了还是会故态复萌,变得不要脸起来。
刘秀萍的性格,让她突然硬起来也不可能。
现在关了店,总比后面被赊账拖垮的好,也就不会追账几年无果气坏了身体。
不过她要怎么劝服人关店还得仔细想想。
毕竟全家指望着这门生意养家的,前期投入了不少心血,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
除非是……有了更赚钱又稳妥的方法。
林钦快速地吃完饭,放下碗筷说:“姨,我回去了。”
“她这是怎么了?你知道吗?”
等着人走后,刘秀萍问旁边的儿子。
这孩子今天说得话能赶上从前半个月的量了。不过转念一想,开朗点也不是坏事,这才稍稍放心。
“我也不知道。”李志杰边吃饭,边含糊的说。
心里却想着还能怎么样,还没考好打击太大了呗。
林钦把钥匙插入锁孔,推开了门。
房子虽然陈旧却干净整齐。
她看到了后面那套被拍卖出天价的乌木家具,不过这会儿,她没耐心去欣赏。
林钦把屋子翻了个遍,半个小时后,她手撑着下巴,看着摆在桌子上的钱。
纸票,硬币加起来一共有四块九毛八分钱。
来回数了三次,不会有错了。
……
所以奋斗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车有房有社会地位,然后一个回笼觉就回到解放前?
只剩下一张满是胶原蛋白的脸。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拮据到这种地步。
林钦边感叹边把自己全部身家收起来,她一个不小心,硬币掉了一地。
林钦:“……”
非常有画面感地阐述了什么叫“穷得叮当响”。
第3章
林钦把她的身家财产——四块九毛八分,妥帖地收进了随身的布包。
这笔巨款得好好收着,丢了就真变成穷光蛋了,虽然现在也没差太大。
她还是下定决心要赚钱,虽然这张漂亮的脸能让她觉得安慰,但只有钱才能给她安全感。
而且要越快赚到越好,林钦担心会在事情来临的时候,无力抵抗或改变,然后重蹈陆静然的覆辙。
有钱会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林钦最近白天都在刘秀萍的店里帮忙,刘秀萍不让她进厨房和收拾桌子,她就帮忙递茶水和收钱。
“对不起,我们不赊账。”
男人在听到说“不赊账”想反驳,抬头看到人,喉咙的话卡壳了。
眉眼弯弯,怯生生的眼神,让人觉得对她说话声音大了都不应该。
男人在漂亮的姑娘面前会比平时更爱面子。
十七岁的陆静然已经亭亭玉立,哪怕不打扮就能吸引视线停留。
“我给钱,你多大了啊?”
“谢谢大哥,我还在读书呢,明年高考。”
陆静然送走了这桌人,前面公共电话的老板就急匆匆来叫人。
老板嗓门大,众人都顺着声源都看过来,这个年代接电话都靠公用电话老板喊人,也不讲究什么隐私。
“陆静然有你电话,快去接!”
“就去就去。”林钦把钱放抽屉里,跟上人的脚步。
终于等到回信,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
九零年代初,整个社会物资都很匮乏。
市里也才开一家小商场,货物紧缺,想要在小镇上想做什么生意就更加难了。
林钦要赚钱,就要走出去。
现在的大体环境相比前面的十几年要轻松了很多,货币开始流通,吃饭不用凭粮票,也很少有“投机倒把”罪,商品流通带动社会的发展。
资本积累的时期,社会上大多数人贫穷,但是发财的机会很多。
这会儿稀缺经济和信息不对等,只要有供给就有钱赚。
等再过个几年,信息也互通发达了,就没有这么容易赚钱!
很多后人感叹自己没生对年代,九零年初去深圳摆地摊的人,都成了千万富翁,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