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奋斗日常_作者:容默(412)

2018-05-24 容默

  他真不知道大皇子是怎么想的!

  无奈之下,曾俊只得令人打开城门,把曾信放了进来。

  ……

  裴清殊赶到的时候,大皇子和七皇子才刚刚汇合。

  七皇子率领的一万人马,只剩下两千多人了。

  但值得庆幸的是七皇子还活着,只是受了些轻伤而已,并不碍事。

  一见到裴清殊,七皇子就扑了过来,靠在他肩膀上放声大哭。

  裴清殊长叹一声,看向大皇子。

  在七皇子的哭声之中,大皇子将这些天以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裴清殊。

  第169章 地震

  裴清殊听完之后,感到无比的庆幸。幸好他不放心, 赶了过来。不然再晚一两天, 他可能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七皇子了。

  现在看七皇子哭成这样, 裴清殊也不觉得奇怪。但凡是谁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都会忍不住崩溃大哭的吧,更何况是头一次出征就遇上这种事的七皇子呢。

  等七皇子的情绪稍微平复下来一些之后,几个主将便聚在一起,商议应当如何攻城。

  几人当中年纪最长的自然是荣国公了,不过荣国公也是头一回上战场,论实战经验,还是大皇子比较丰富, 所以几人还是主要以大皇子的意见为主。

  大皇子的意思是, 在裴清殊他们赶来之前, 他已经和曾俊兄弟俩缠斗了数日,双方都非常疲倦。但荣国公所带领的神枢营,是大齐最精锐的骑兵。虽说远道而来,十分辛苦, 但比起已经苦战数日的曾家军来说, 还是更占优势的。

  所以他建议神枢营稍作整顿之后便直接攻城,大皇子军则在后方支援。

  荣国公听了之后,就感觉有些为难。

  他是作为支援军赶来四川的,结果一来就要让他冲锋陷阵,荣国公不免有几分犹豫。

  不过荣国公世子傅然和他父亲相比年轻气盛一些,胆量也更大, 听了大皇子的建议之后,便主动提出带兵攻城。

  荣国公虽然不放心儿子上前线,但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放弃的话实在太可惜了,便同意了他们的安排。

  至于裴清殊,就像皇帝吩咐过的那样,他没有亲自上阵带兵厮杀,而是和七皇子一起留守后方。

  即使是留守在营地,裴清殊他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时刻提防着敌军偷袭,或是抢掠他们的粮草。

  除此之外,还要安排军医,为受伤的士兵进行包扎和救治。

  七皇子这些天经历了太多的刺激,现在还没有缓过来,所以这些事都要裴清殊去安排。

  不过比起正在攻城的傅然等人来说,留守后方还是一个较为轻松的活计。

  闲暇时间里,裴清殊就在思考大齐的兵力布置。

  越想越觉得担忧。

  按说曾家造反,朝廷本应派更多的兵力前来镇压,可皇帝只派了和叛军人数不相上下的军队平叛……

  裴清殊刚开始还觉得皇帝是不是太过自信,有些盲目乐观了。直到现在他才觉得,皇帝恐怕是因为无兵可用了。

  首先大齐最强健的兵力,分别是英国公统领的京军,约有二十万人;每三年来京城操练一次的河北驻军,约有八万人;慕老将军统领的西北军,约有十万人;再就是曾家的十万曾家军了。

  其他地方驻军,比如山东,河南,江宁驻军,已经多年没有系统地进行过操练了,作战能力非常低下,就是送到战场上来也不过是送人头而已,还不如留在地方维稳,以防生乱。

  多年没有战争,加上重文轻武的气氛,使得大齐现在真正具有战斗能力的军队,实在是太少了。

  裴清殊猜测,皇帝刚开始没有轻易动用京军,应该是为了防止北夏趁着大齐内乱的时候偷袭京城。

  现在京城附近只余十几万兵力,匈奴人确实很有可能趁机偷袭……

  裴清殊叹了口气,感觉匈奴人始终是悬在他头顶上一个最大的威胁。

  只有彻彻底底地平定了匈奴,悬在大齐头顶的这把刀才能放下。

  “十二弟,十二弟。”原本躺在床上发呆的七皇子,忽然张口叫了裴清殊两声。

  裴清殊转过头去,淡淡地问:“怎么了?”

  “我好像头有点晕……”七皇子用胳膊肘撑着身子,勉强坐了起来,“怎么看东西直摇晃……”

  裴清殊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发现帐篷里的架子,竟然真的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