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书生越发多了。”周沫儿笑道。
“都是来参加会试的,京城里的酒楼客栈都住满了。”江成轩隔着窗户往外看。
周沫儿想了想,好奇的问:“榜下捉婿的多么?”
又道:“不是经常有戏文里面唱的,金榜题名后被大家小姐一见钟情,然后幸福美满的故事。”
江成轩失笑,道:“你也说了是戏文,榜下捉婿是针对想要攀附权势的年轻未婚男子,这攀附二字就能看出来,起码是双方都是愿意的。”
周沫儿点点头,要是不愿意,怕闺女嫁给人家日子不好过。
“那怎么看出来人家愿意娶呢?”周沫儿好奇。
“要是不愿意,定亲就是了。”江成轩笑道。
也是,朝廷官员总不会逼人家休妻另娶不是?定了亲,人家自然就知道你没那个心思。
两人去街上挤了挤,周沫儿觉得,成亲了还是有好处的,应该说嫁了江成轩还不错,今日街上只有少数的大家小姐来街上,大多数都是在酒楼包间往外看看,就算是凑过热闹了。
成了亲的妇人能上街逛的就更少了,一是婆婆不许。二嘛,夫君不许。
周沫儿搬出镇国公府,要是江成轩愿意,可以随意上街。越想越觉得自己运气好,太后她老人家果然慧眼,真的该谢谢她。
回留仙楼时,大堂里还是热闹非凡。周沫儿和江成轩住得远,打算打道回府。
用过膳,两人收拾一番后下楼。
穿过大堂时,那几个周沫儿最先看到的那桌书生还在喝酒,似乎都有些醉,周沫儿从边上过时,一个书生摇摇晃晃站起身,差点撞到她,被江成轩眼疾手快的拉了一把。
桌子上其他人都看到了,撞人的书生忙转身有礼的拱手致歉。
“对不住这位夫人。”
本来就是江成轩的酒楼,且他也并没有撞到自己,周沫儿自然不会逮着不放。随意的点点头准备离开,余光看到居然是刚才他们取笑的那个户部尚书青睐的未来女婿。周沫儿也只诧异一瞬,就和江成轩一起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又看到了那对母子,伺书想了想,隔那对母子有些远的距离就停下马车,问道:“少爷,那对母子在路边,似乎是准备去京郊。”
周沫儿闻言,掀开帘子看了一眼,确实是那对衣衫破旧的母子,忍不住皱眉,刚才伺书回来明明禀告两人,那孩子病得有些重,得在医馆住上几日,免得更加严重。怎么现在又出现在这里?
回过头发现江成轩正看着她,似乎在询问她要不要带着那对母子一起回去。看她们的模样应该确实没有银子。
周沫儿想了想摇头,她已经吩咐姚嬷嬷付过了那孩子的药钱,也算是仁至义尽,难道真的管人家一辈子?人家不愿意住医馆她也要管?
“走吧!不用管她们。”周沫儿道。
伺书有些诧异,被他边上的喜书瞪了一眼,才反应过来。
“你不管她们?”江成轩也有点奇怪。
周沫儿看着他奇怪的眼神,笑道:“我又不是菩萨,还管人家一辈子。看着人困难扶一把可以,一辈子我可管不过来。”
马车驶过,女子看到熟悉的马车经过,先是一愣,一愣神间马车已经远去,她微微的松了一口气,抱紧怀里的孩子低头赶路。
回了庄子,周沫儿又恢复了颓废的日子,江成轩的暖棚成功了,青菜够够的。她常常一个人去后面的暖棚里闲坐。
姚嬷嬷给她送了点心来,想了想道:“夫人,我发现那对母子借住在慈善庵,每日靠着庵里的粗粮度日。”
周沫儿想了一下才知道姚嬷嬷说的人是谁,随意的点点头。
又想起什么般问:“她们不是外地人吗?有没有说是来干什么的?”
要真的是她说的从洛州府而来,距离可不是一点点,说是千里迢迢也不为过,也难为她们一个女子和一个孩子这么远来居然没出事儿。应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不然何苦来哉,没到京城说不定就死了。
姚嬷嬷想了想道:“奴婢好奇打听了一下,听说是追着赶考的夫君来的。她夫君不想让她来,偷偷离开的。她自己后面跟来的。”
“他们夫妻感情应该很好才是,那女子胆子也够大。”周沫儿想了想道。
姚嬷嬷有些不赞同她的做法,道:“她这样自己辛苦不要紧,就是可怜了她的孩子,听说你那孩子都五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