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方氏这么说,翠莺心里已有了数,肯定是张氏怕她带着那些银子走掉,所以封锁了所有口信和消息,死活将她困在家里,谋了银子还逼她嫁人,不过这些话她不会告诉方氏,免得她难过。
“也许是乡下小地方不太好找,这不,你现在已经见着我了,我一切都好,你可以放心了。”翠莺是报喜不报忧,只想让方氏知道她平安就好。
“好,好,干娘能再见到你,看你过得好,这辈子也就安心了。”方氏说着话,双眼就红润了起来,想起她当初死了丈夫,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出府,举目无亲投奔到婆家去,到如今都挨过去了,心里颇为感慨。
翠莺见方氏伤感起来,忙岔话道:“干娘,你这趟过来是待几日,还是要长留?”
方氏听她问起,忙抹了抹眼,说道:“这趟估计要留上好一段日子了,府里是准备在这边开绣庄,前几日店铺已经买好,这几日上就要开张了。”
翠莺和方氏一路说着话,远远就看见了老林茶铺的旗幡,赵强就站在旗幡下等着,看到翠莺走过去,忙迎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菇凉们不要忘了撒花哦!
22
22、第22章 ...
方氏见到赵强走到翠莺身边,笑着接过她怀里的妞妞,不解地看了眼她,翠莺忙道:“干娘,这是我家那口子,叫赵强。”这边介绍完,又同赵强说道:“这是我干娘,刚刚巧遇上,就到老林这边来了,想坐下喝碗茶,聊一会。”
“哦,干娘是吧,那你们聊,我抱妞妞去买些麻饼过来,再带点回去给福子、二囡他们也尝尝。”赵强说着就让妞妞骑在肩膀上,带着她往集市那边去了。
方氏瞧着了眼赵强的背影,就同翠莺一道进了茶铺的凉棚下,挑了张靠边的桌子坐了下来,翠莺唤来林大娘要了两碗茶。
“你啥时候再嫁了?”林大娘端来两碗茶放下走后,方氏就问了起来。
“也没多久,前后才半个来月。”翠莺轻抿了嘴,微笑道。
“他们家……对你可好?”翠莺再嫁,能有个汉子依靠着过活,方氏心里自然是欣慰的,可又担心她寡妇带着孩子,嫁过去会被婆家嫌弃,待她不好。
“挺好的,赵强待我很好,也疼妞妞,婆婆挺明白事理,一切都好。”翠莺这话是半虚半实,赵强确实很好,叶氏也算不错,可糟心的人不是没有,可她不想让方氏担心,自然不会一一道明。
“你可不要瞒着我,你到说说,他家还有啥人,家里家境可还好?”方氏从刚刚赵强的举动话语,到瞧出几分满意,可还是怕翠莺报喜不报忧,又追问了几句。
翠莺喝口茶润了润喉,之后笑着将赵家的现况大致说了一番,却没提及丁氏这个最爱来事的人。
“嗯,到还行,只是,他是头婚的,你却是再嫁的,还带着妞妞,他们家长辈没意见?”方氏还是担心这个。
“如今家里只有婆婆,她从没讲过啥过分的话,对我和他弟媳都还可以,一碗水端得挺平,没有偏帮谁。”
“那我就放心了。”方氏总算放心下来,又继续问了一些赵家的其他事,听了半天,觉得其他都还行,只是,这家似乎挺穷困的,心想翠莺虽没啥好出生好门第,可打小在员外府里长大,就算是做丫鬟的,吃穿用度也是平常人家比不上的,这会到了如此人家,只怕是要吃些苦了。
方氏心里一直把翠莺当女儿看待,眼见她要吃苦,心里自然不好受,想了想斟酌道:“他家……是不是没什么家底?”
“干娘,你不用操这份心,他们家虽没啥余钱,到也不至于吃穿不济,我挺知足的,真的。”翠莺说的到是心里话,和林家比起来,虽然家境远不如,可她心里却觉得安心、踏实,比在林家好了不知多少。
“哎,你这孩子,在府里这么多年,心眼还这般实,也算难得,好了,干娘也不说丧气话了,我就问你,想不想多赚些银钱?”方氏见她语气笃定,想来心里是安乐的,也就不再追问,反倒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干娘,这话怎么说?”翠莺疑惑问道。
“我前面不是说了,这趟是跟着三少爷过来开绣庄的,如今绣庄刚开始置办,急需上佳的绣件,你的绣活在府里算得上顶好的,陈记这么多绣庄,也没多少绣娘能比你手艺好,你何不揽下这活试试。”方氏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