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莺用勺子均匀地搅着玉米面糊,嘴里回道:“这回地里收来的玉米、大豆才刚磨了粉,还有一些晒干了还没磨呢,堆在后边茅草屋里,另外还有上趟磨的麦面也剩下些,再加上糙米和高粱米,全都在木橱里呀,又没搁别处去。”
听翠莺这么一说,赵强皱起了眉头,茅草屋里堆的玉米棒子同一小袋大豆他都见过,并没有多少,加上木橱里这些,也凑不上数,比往年少了很多,到底咋回事?
赵强关上木橱,脑子里还在想这事,突地他想到什么,转头问道:“媳妇,舅母那边有没有交口粮进来啊?”
翠莺停下了手里的活,抬头看向赵强,不解道:“舅母平日有交口粮吗?”
“舅舅去的时候,有几亩地留给舅母同香儿的,舅母家没劳力,就租给了人家收租子,按说往年这时候人家也交了租子,舅母那边口粮也应该交给娘才对。”赵强解释道。
翠莺五月才刚嫁过来,赵强这会不提,还真不晓得有这么回事。
“我去问下娘,她最清楚。”赵强说着就出了厨房,往叶氏的东屋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擦,刷了两个多小时后台才刷进去,发个文咋这么难!
47、农家媳妇
赵强进了东屋,叶氏正坐炕上补赵福的裤子,见到赵强进来,就停了手,抬头道:“老大,啥事?”
在板凳下坐下后,赵强问道:“娘,我刚在厨房见了木橱底下的口粮,咋这么少,舅母那边还没交过来吗?”
“还没呢。”叶氏说道。
“过两日就要十一月了,往年这个时候,舅母那边也早将口粮交过来了,今年是有啥缘故吗?”赵强不解问道。
叶氏将手上的裤子放了下来,说道:“我也不清楚,许是有什么事耽搁了。”
“那要不我去问问?”赵强想着这种事还是弄清楚比较好,自己家也是刚够饱肚,要是舅母那边口粮不交过来,只怕大家都得饿几顿了。
叶氏忙摇了摇头,道:“这才迟了没多少日,这会就去问,面上不好看,显得咱们太计较,再等些日子吧,或许过几日就会交来了。”
这番话也有些道理,见叶氏如此说,赵强也就作罢,总归是同个屋檐下,叶氏想顾着大家的和气也是正常的。
从东屋出来,赵强回厨房帮着翠莺摆早饭,并将叶氏的意思说了一下,翠莺到也没说啥,他们是做小辈的,不好管太多,这事只能叶氏看着办了。
堂上吃饭时,丁氏也没提及交口粮的事,叶氏自然也没问,赵强见叶氏不提,也不好说啥,只能闷在肚子里不吭声。
吃完早饭,赵强跟着翠莺去了后边菜地,这些日夜雨下了几场,有些菜叶都被打残了,得早早将这些残叶都剥了,挑选出还可以吃的留着烧菜,实在太烂的就捣碎了拿去喂鸡。
菜地里出来后,翠莺将留着烧菜的一些菜叶略洗了洗,放在厨房水缸板上,其余的则捣碎用碗装了拿去自个院子,前头这会没啥活,赵强也就跟着翠莺回自个院去了。
将捣碎的菜叶倒进鸡舍的石槽里,翠莺去鸡窝里摸了摸,这都三天了,还没下蛋,朝那些鸡看了看,却显得有些蔫蔫的,全挤在一处窝着。
“强子,你过来瞧这些鸡,好像都有些抖,会不会是太冷的缘故。”翠莺朝院子里的赵强唤了一声,赵强随即走了过来。
在鸡舍外往里看了一会,赵强道:“这些日都没下蛋吗?”
“是啊,都三日了,我刚又摸过,还是没有下蛋。”翠莺有些发愁,这母鸡可不便宜,这才下了一个多月的蛋,连半篮子鸡蛋都没存够,要是就这么不下蛋了,那买鸡的钱就亏了。
“这些日天气突然就冷了,许是它们也不惯,这样吧,我来铺多点麦秆、玉米杆进去,这样能暖和些。”赵强说道。
翠莺想想这法子行,就走出了鸡舍,道:“那咱们这就铺吧,免得这些鸡给冻坏了。”
“嗳。”赵强应了一声,转头回屋褪下了新穿的夹衫,重又换上没洗的单衫,免得弄脏,反正干活也不怕冷。
换好衫子后就出了院门往一旁的茅草屋走去,里面存了一些麦秆、玉米杆、高粱叶、高粱杆啥的,不管哪种都整堆抱了回去鸡舍,在一旁先堆放着,之后将鸡都抓出来,两只母鸡先用麦秆绑了,免得飞走,其他半大的小鸡就都放到院子中,让它们自由乱跑,完了将鸡舍略略清理一遍,再垫上厚厚的杆子,鸡舍里就没那么阴湿了,再重新将鸡都放回鸡舍,瞧着到比刚刚要活泛了些,看来确实是冷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