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译字传奇_作者:小狐濡尾(97)

2018-05-05 小狐濡尾

  纠结了一番,他终于是犹豫着,学着长生,伸出爪子轻拍左钧直的背,小心翼翼道:“姐姐,别哭了,是我不好……”

  左钧直摇摇头,擦泪咬唇,“和你没关系……是我……是我自己太讨厌,说了不再想他,可是还是忍不住……”

  她喜欢刘徽,并不曾瞒着常胜。远行扶桑的经历,她挑挑拣拣同常胜说了些,只是略去刘徽的北齐身份。

  常胜愣了愣,有些惘然失望。垂下眼看着那小巧签盒,闷声道:“姐姐既是想他,就去找他吧。”

  左钧直将那桧扇收入抽屉,怅然道:“他不愿见我,我能去哪里找?”

  常胜摇了摇签盒,顶上小孔掉出一根细木签来,虽然异常精致,依旧是扶桑文。

  房中静谧了许久,响起常胜有些萧索的声音:

  “五月初八,叶轻和兵部侍郎在繁楼宴见北地商贾,刘徽会在。”

  入得五月,左钧直复归会同四夷馆。二馆合一、裁减冗员之后,馆中气象确实为之一新。左钧直的事迹被添油加醋描描画画,倒成了个英雄般的人物,前来与她交好的官员也多了许多。走在路上,也听到有人指指点点:

  “生得文文弱弱的,没想到倒是有骨气,啧啧!”

  “若非如此,还真要以为他是个女人……”

  “嗬,你当是女驸马的戏本子哪?哪里会有女人敢冒欺君大罪乔装入仕?”

  “听说甚得段大人和礼部的赏识,说不定会是个红人……”

  “且,也不过是译字生出身,没功名没靠山,走不出会同四夷馆的。”

  ……

  人言可畏。左钧直回馆后只是潜心馆务,流言蜚语一概不理。但朝中最近的几件大事,她还是认真琢磨了一番。

  第一件,乃是小皇子百日,上赐单名“德”字,册为储君,诏谕天下无需避讳。人称“明德太子”。

  第二件,朝中风传总督京营戎政叶葵之子叶轻将赴山海关,接任原守将夏侯乙之职。翊卫指挥使一职将由原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林玖接任。此二迁调虽尚无正式文书发布,却已是内阁定下的事实。

  第三件,知晓的人便不多了,便是常胜所说的叶轻与兵部侍郎宴见北地商贾之事。

  八英之一的叶轻顶替萧山五虎之一的夏侯乙戍守山海关,大多数人视之为新旧武臣的更迭,与明严灭除韩奉之后,大举启用新臣的做法一脉相承。

  可是左钧直还是敏锐觉察出,此举似乎意味着明严要对关外的北齐女真,有所动作了。

  只是个中还有不少自相矛盾处,左钧直觉得想不太通。

  借着当年爹爹在翰林院编撰《太平渊鉴》的机会,她读过许多北齐遗书,对当年那一段历史了解不浅。后来又从行人那如那里得到了印证。夏侯乙在关外的威名,除靖海王、晏江侯之外,无人能及。北齐故将曾有诗云:夏侯今横槊,何日渡榆关?榆关,便是山海关的别称,可见北齐对夏侯乙是何等忌惮。既是如此,换下夏侯乙,不啻于自毁长城。难道真是“廉颇老矣”这样一个原因?

  照理说,叶轻戍关,戍便戍了,宴见北地大商,当是要再议军需采买事宜。

  倘是要加购刍粮,要么是要增兵,要么是要兴战。

  她爱着刘徽,自然不希望刘徽在这两国角力中受到什么伤害。

  然而她是天朝子民,更不希望刘徽做出什么事情来,令天朝政局动荡不安、黎民百姓遭殃。

  无论站在哪一边,她都不想看到关外战火再起。

  韩奉死后,加诸于繁楼的禁酒令解除,繁楼大庆三日,酒资尽免。三日之后,繁楼繁华更胜以往。

  月色下,琼玉海中波光粼粼,倒映着漫天星光与繁楼灯火,分不清这天上人间。

  天玑楼中,美酒盈樽,美姬琤琤,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天朝国库、官用、民生、军需,俱有内库周转其中。然而内库虽丰,泱泱大朝,犹有力所不逮之处。更何况内库本起于东南,在北境力量相对有限。所以北境军资,除粮秣、兵械、胄甲、火器等要害物资之外由内库专供之外,仍有泰半诸如马匹、被服等倚赖民商。

  借着山海关守将更换之机,东北守备军重选军需供给商、增购物资。

  这是一桩大买卖。北境原有军需货商、后起之秀,无不想要趁此机会扩大或者争取自己的份额,使尽浑身解数与叶葵、叶轻、兵部侍郎、驾部郎中、库部郎中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