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售卖的时候,琉璃坊也能养得起灾民,但问题是入冬之后道路不变,气候冻人,外地的商人进不来,当地的商人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出去。
没有了生意,自然就没有了收入,这会儿不比去年可以预售,大部分该收购的商人早就买好运走了,在年前的时候,两个造坊都已经停产歇业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这位主事显然已经看章元敬不顺眼已久,逮着机会就开始喷喷,也是,他一来就占据了王爷的宠信,他们能喜欢吗?
章元敬笑了笑,继续说道:“琉璃坊肥皂坊能出最早的一部分,但赈灾,以工代赈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的话就算是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养活难民。”
没等他继续发难,章元敬就把早就准备好的折子拿了出来,低头说道:“下官有几个想法,却不知道能不能为,还请王爷指示。”
镇北王爷挑了挑眉,接过来一看,倒是笑了起来:“不错,看来章大人早早的开始准备了,不然不会这般详尽,这样吧,此次赈灾由你做主,其余人等全力协助,若有人敢胆大妄为,你尽管打发,不用问本王的意思。”
这话一出,原本几个刺头的脸色都变了,显然是没料到镇北王爷会这般的信任章元敬。
等人离开之后,镇北王爷倒是叹了口气,说道:“廷安,你说人跟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用顺手章元敬之后,本王怕是再也看不上其他人了。”
顾廷安听了也笑起来,说道:“章大人年纪虽然不大,但似乎天生就是个沉稳谨慎心中有成算的,认识他到现在,我还从未见过他打一场无把握的仗。”
镇北王爷一听,也跟着笑道:“可不是吗,这样的人,也幸亏当年文阁老将他谪过来,不然的话......”
第165章 自强不息
入冬后的关山一日冷过一日,虽然没有雪, 但风倒是不小, 走出门去迎头吹上就跟刀子刮似的, 若是没穿皮袄子压根挡不住这股子冷风。
对于穷苦百姓而言, 皮袄也是难得的东西,哪里会人人都有,少不得多穿几层熬着,不过他们一个个在关山久了,也就习惯这冷了。
本地的百姓还好一些,吃饱穿暖,也不用上赶着外出上工, 日子虽不至于无忧无虑, 但也是舒舒服服。但外地逃难过来的人就惨了, 身上衣服没有多少,吃的也是稀粥草根,连个起码挡风避雨的住所都没有,也幸亏没下雨下雪, 不然这鬼天气生生就能把人冻死。
大冬天的, 原本人该是懒怠的动,或者是怕了天气,或者是屋内暖和,更或者是太饿了,还不如在家里头待着不动,肚子不会饿的太难受。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除非是有些家底投奔了亲戚的,难民们不管男女老少都出了门寻活儿干,就像是老李也是如此,他如今已经快五十了,但自问是个身体强壮的,跟着一群青壮年一块儿出门干活,从来也没有被人拉下过。
一旦动起来,天气似乎也不是那么冷了,一会儿功夫额头甚至还冒了汗,老李搓了搓手,扬起锄头一下又一下的砸下去,干的比旁边的年轻人还要用劲。
旁边那人看了,笑话着说道:“老李头,有你这么拼命干活儿的吗?”
老李呵呵一笑,只说道:“不好好干活儿,我怎么养活家里头老小,有活儿干就得使劲干,不然人家不要我们了怎么办,真当他们没长眼睛呢?”
那年轻人也就是这么一说,谁敢上工不出力啊,如今雇佣他们的是一个当地的百姓,说是帮忙开荒,每天就给两顿稠粥一个饼子,没钱,但这些东西省一省就够两个人吃。
就像是老李家里头这样的,青壮年出意外死了,只剩下老俩口带着一个孩子逃难,如今能活下来实在是不容易。虽然大冬天的开荒不容易,但老李头并不觉得难,他的那一份粮食省下来,放一些野菜一起煮一煮,足够家里头一老一小吃了。
相比之下,那年轻人家里头就好一些,一共四个大男人都出来干活儿,要是再养不活家里头人的话那就是真的游手好闲了。
当然,这也就是在关山才有的好事儿,听说知府大人发了话,关山不管开了多少荒地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税,这要放到春天再开荒的话时间就完了,再说那时候人工也贵。
老百姓的算盘打得好,左右粮食是够吃了,一亩地的话,使劲干一个大男人一天就能开出来,他们粮食不算丰腴,但让出十天八天的粮食总还是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