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以后_作者:溪畔茶(217)

2018-05-26 溪畔茶

  “那就凭这个定不了巡抚的罪啊,手印又不是他本人按的,也许是师爷贪财背主,巡抚只是律下不严呢——除非还有别的证据,”岑永春目光闪烁,“寒霄你说说,有吗?”

  徐尚宣抢话:“就算没有,现找也不难吧,这两个人合伙贪那么多钱总得有个去处,把家产一抄不就明白了。”

  他跟于星诚跑过一回江南,对实务还有些心得,一张嘴出的主意正经是有用的。

  岑永春道:“可是我听说任上没抄出什么来。”

  徐尚宣笑了:“谁贪污还堆在官衙里?肯定送回老家去了啊。”

  岑永春目光中蕴着说不明的含义,向方寒霄询问:“那要是老家也抄不出来呢?还有别的能指证他的证据吗?”

  他说完似乎觉得自己问得明显了些,哈哈笑道:“我别是问到不该问的了吧?寒霄你别介意,大家随便聊聊,若是不方便说,不说也罢了,没事儿!”

  方寒霄同他对视。

  其实是没有的。

  皇帝催得急,他们只来得及遣人把应巡抚抓了,同时就便把巡抚衙门抄了抄,至于应巡抚的老家还没来得及去管,应巡抚本人也确实没有认罪。

  岑永春这么关切应巡抚,用意何在?

  方寒霄想了想,最终落笔:我不知道。

  可能有可能没有,猜去吧。

  岑永春愣了愣:“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徐尚宣替方寒霄说话:“三妹婿不知道正常吧?他又不是朝廷官员,我跟着岳父出去,有些机密事岳父也不会叫我知道的。”

  岑永春面上失望之色一闪而逝,旋即笑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罢!我们就是说说闲话,他倒多大霉,终究碍不着我们什么。不过,要是真能把他拿下马,于世叔的声望怎么也得涨一截,皇上又信任于世叔,往六部里提拔个侍郎都是极有可能的。”

  六部尚书以下便是左右侍郎,正三品,于星诚若真提上去,等于是越过了从三品一级,属于破格,但这破的格不算多,六部若有空缺,还真是可以实现的。

  提到这个,徐尚宣高兴,道:“真如此就好了,能在都察院就地提拔更好。”

  佥都御史之上,还有副都御使,也是正三品。

  “都行,都行。”岑永春很大包大揽地道,“于世叔是个谨慎人,朝上为立储的事吵了好几年了,他都没有多过话,怨不得皇上看重他。其实,他要是发句话,皇上说不准倒比别人的都能听进去。”

  徐尚宣失笑:“那不能吧,那么多阁老尚书老大人们都没能劝得皇上定下心意,岳父岂有这么大本事。再说,岳父很忌讳这个的,在家时都从来不曾提起。”

  岑永春不觉直了腰板:“不会吧?”他笑容僵着——不是不悦,而是紧张,“早些时候不说也罢了,如今郡王们都进京了,于世叔心里还能没个主意?还是——京里的这些他都不满意?”

  方寒霄听到这一句,注目过去。

  岑永春设这一局,不但想打探应巡抚,居然还包括于星诚。

  怪不得他开头时话里话外地绕着于星诚打转。

  于星诚参加科考都是十来年前的事了,落没落过榜,以岑永春向来之为人,他并不应该知道。

  岑永春这时候的目光来回在他与徐尚宣身上转着,说出了下一句:“那么,于世叔是更中意西北那一位了?”

  徐尚宣连连摇头:“没有,没有!”

  他是真不知道。

  方寒霄也摇头。

  岑永春拿手指点着他们:“都瞒着我!寒霄,你也不实在了,难道还怕我卖了你们不成?我就明说了,我乐意跟着于世叔选,如今我们同气连枝,都是一家人,把话说明白了,选一边使劲,免得互相打起来,岂不是好?”

  说真的,方寒霄若不是早把岑家查过了一遍,对岑永春这番话,还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既然查过,早知他背后姓的是谁,这没毛病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他笑了笑,写:你才是哄我们吧?令尊属意的难道不是潞王殿下?

  “没这回事,都是——!”岑永春想出粗口,忽然想起当初那封奏章正是于星诚参的,紧急改了口,险把自己噎着,“都是道听途说!于世叔误会了,皇上不也没有采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