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乐_作者:鱼丸和粗面(504)

  不过那时王记饼铺开了太多店,新店头日营业额越来越高,单用来铺路压根摆不开。王继周别出心载,拿出等价现钱换成黄金,真金白银给亲闺女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土豪的做法震惊世界,要不是杜奇后台够大,他俩绝对被人肉个底朝天。

  “曼曼,养鸡场怕是暂时开不成。”

  王曼切菜的手顿下,疑惑地看向在片鸭的父亲。他脸上没有落寞,那应该不是出什么坏事。

  “怎么了?”

  “你徐爷爷不是找个老伴,他们想回老家结婚。我想先把二老的事办过去,养鸡场先缓一缓。”

  她还当什么事,当然要先给徐爷爷办婚礼。他跟姜奶奶都年过七旬的人了,活一天少一天,婚事当然是越快越好。

  “我系统商城里有不少婚庆用的东西,跟我手腕这么粗的龙凤镯,点两支能一直烧到天亮。爸,我们可以开始给徐爷爷收拾房子,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

  “恩。”

  王继周正有此意,县里煎饼果子店刚开张时,靠着徐叔的麻花打开一部分销路。老人家勤快为人也真诚,这四年在店里没给他添一点麻烦不说,偶尔他给曼曼开家长会,没空看店时,都是他二话不说来义务帮忙。

  说句不合时宜的,他亲爹也没一天比徐叔做得好。现在他遇到这辈子第一等的大事,无论如何他这个后辈也得尽量帮忙。

  “他想回老家住。”

  “徐爷爷不就是邹县本地人?”王曼疑惑:“难道他想回山上的老家?”

  五六十年前当兵时,徐爷爷全家住在山上,是以打猎为生的猎户。如果不是县城里那个小院,那就只能在山上。

  “恩,他说自己有些积蓄,趁冬天村里建筑队闲着,想把房子修起来。”

  “可他们都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住山上能行?”

  王继周也这样劝过,但是徐叔坚持几见:“咱们这的山也不高,山路更不陡,他说平常上山下山,就当是锻炼身体,而且山上空气新鲜。”

  理由好充分,切好的芹菜放开水里焯下,王曼总觉得她忽略了什么。

  “对了爸,我想起来了。”

  “什么?”

  “这事跟开养鸡场并不耽误,咱们家辣椒地那边不是修好了公路,让出点地建鸡舍。山上正好背风,养鸡虽然有点味但也吹不到山上去。徐爷爷跟姜奶奶住山坡上,有兴趣可以帮咱们管着点。而且鸡舍常天离不开工人,可以照应二老。”

  他怎么就没想到?王继周觉得闺女说很有道理,炝锅开始炒芹菜,菜上桌后他顺便说出这主意。

  虞虹很理解徐老的想法:“人老了就是念旧,要不是二哥闹腾,我爹娘早就搬到邹县老房子。”

  北京有什么好?

  热闹和繁华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但虞家二老一辈子身处浮华顶端,阅尽千帆后只想追求一份宁静。

  “那就让姥爷和姥姥来住呗?二舅妈不是一直吵吵着,要让虞北去上海念国际学校。”

  对此虞楠很鄙视,国际学校哪有虞北如今念得景山学校好。也不看景山这边都是什么人家孩子,光有那一大波同学,虞北往后就混不差。

  二舅妈个眼皮子浅的,他们这样的人家会缺出国名额?小学就塞国际学校的,可有一部分是超生上不了户口本,有俩钱不甘心上差学校的。

  可怜的虞北,小帅哥怎么遇上这么对父母。心下感叹,王曼却有了新主意。

  “爸,咱们家坯房装化肥和农机有点挤,要不干脆一块修房子得了。怎么都是老家,修漂亮点往后回去随便住。”

  ☆、第200章

  回学校的杜奇第一件事不是收拾自己撂在宿舍,大半个月没开封,已经开始积灰的行李。也不是接受几个半熟不熟的新哥们恭贺,略带酸意地恭喜他在授勋少尉不久又立一大功,眼看就能升中尉。

  而是给王曼写信!

  紧赶慢赶,赶在傍晚学校里邮差走之前,他总算把两大页信纸塞进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箱寄到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址。

  学校里的信不跟外面邮局一个系统,从北京到曼曼所在城市,顶多两天一定会到她手中。

  王曼是周一下午收到的信,摩挲着纸上杜奇略带书法遒劲的钢笔字,她傻笑着打开信封。当天下午一节体育课,她倚在双杠边上看了一遍又一遍。等晚上坐在灯下,她认真回复好,拿出一个木头匣子,匣子里只有一样东西,是杜奇给她买项链的空首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