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爷且不要把事情想的最坏。阿喜姑娘年纪不算小,相貌也不算甚美,史辉荣该不是图色。朱家与他,也素无瓜葛,自然也不是为仇。那剩下的,就在情字,和财字上头了。”
财字,刘润的语气重了一点。
朱平贵咽了一口唾沫。
他明白刘润的意思,而且,他也觉得刘润说的极有道理。
那个史辉荣,八成就是个拍花子,挎篮子的……骗了女人绑了孩子去,一面跟那人家里讨钱,而且,有好些人给了钱之后,被绑了去的人还回不来,说不定便被杀了卖了……
他想喝口水,可是手抬起来直哆嗦,握住了水杯,里面的水都给晃了出来,泼在他的手上袖子上。
杨夫人轻声嘱咐了海芳两句。
海芳点头,轻声答应着退了出去,将院里和门上的人召过来,声音虽然低,语气却严厉。吩咐此事绝不能让阿福知道。底下人虽然不知道朱平贵这么急匆匆赶回来究竟为什么,也都知道这事肯定非同小可,一个个点头如鸡啄米。其中有人便猜,难道是京城又有了什么变故?或是朱夫人突染重症?也有隐约知道内情的,想到或是那位朱姑娘有什么不妥……
海芳叹了口气,现在夫人身子重,这会儿若是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保不齐就惊吓过度动了胎气,早产什么的都说不准……
算一算,这大半年来经历了多少艰阻磨难。
唉,这日子,就不能真正太平顺心的吗?
第66章 归来(二)
刘润他们这里也没有闲坐着,一边派人连夜去京城,先打听有高门世家中姓史的里有没有史辉荣此人,杨夫人犹豫了下:“这事儿……要让王爷知道么?”
刘润点了下头:“那姓史的冲着谁?冲着朱爷,还是冲着你我?”
杨夫人被他一句话点醒,朱家连做饭的铁锅都没有,如果要出钱,自然得王府出。不能告诉阿福,那就须得让王爷知道。
“好,那便写封信送给王爷吧。”杨夫人叹口气,朱平贵的怒火渐渐消褪,转而担心起来:“这……麻烦王爷,能妥么?”
杨夫人摇摇头:“一家人莫说两家话,若是你没带姓史的来,他不知道你是王府亲戚,恐怕也不会把主意打到朱姑娘身上了……事已至此,我们若不告诉王爷,要是歹人直接冲王府要钱而王爷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那岂不更糟?”
朱平贵的脑袋低了下去。
派去京城的人已经出发,朱平贵也被刘润和杨夫人劝着去睡一会儿,就算枯坐在这里坐到天明,事情也不会这么快出现转机。
对杨夫人和刘润来说,阿喜能不能找回来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事被阿福知道。
这好办。无论杨夫人也好,刘润也好,绝不会在言行上漏出马脚。阿福身边的瑞云和紫玫还不知情,不过她们也是稳重少言的,不会乱打听乱说话。
这倒可以稍放下心。
至于朱平贵——杨夫人看了一眼刘润。
刘润站起身说:“一早我就陪朱舅爷回京城去。我想,他在庄里也待不住。”
杨夫人点点头,这就好。朱平贵只要不在,这事儿就能完全掩下来。
只是……还是不放心。
刘润说:“您也去歇着吧,明日可不能没有精神。我们走了之后,所有事情就都压在您一个人身上了,夫人身体是头等大事——”
杨夫人点点头。
常医官不在,刘润再一走,庄里可再找不出懂医道的来了。好在,阿福的情况一直很稳当,这么两三天的功夫,应该没事。或者,去行宫讨个医官来。
“若夫人问起你……”
刘润一笑:“没事的,就说我去给常医官帮忙去了。”
杨夫人点点头,阿福不是个爱胡思乱想的人,这理由能说得过去。
结果第二天阿福根本没问起这事儿来,一早李信就缠着要听嫂子说故事,阿福笑眯眯的和他坐在廊下晒太阳,喝蜜茶,吃点心,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当然,人名是隐去的,朝代也是模糊的。杨夫人在一旁陪着,一边担心刘润的事,一边还说:“夫人可不要这样说,小孩子学东西最快,说不定一会儿就拣块石头去砸水缸去。”
阿福讪讪的笑,有点不大好意思,她会讲的故事不多,李信又小,总不能给他讲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吧?他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关键他现在的年纪也听不懂那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