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冬青听说是洪县乐云来的信,一时倒没了主意。安平蓝氏都还没起,她们不敢善自把人喊起来。而这信差又倔的很,不见人不给信。
两人无奈,只好找了秋菊。
秋菊一听这事,也不敢去喊老爷夫人,便去找二小姐禀告。
“我姐来信了?”乐清吃了一惊,睡意顿时全无。那信昨天早晨才送走,这一天一夜的时间就把信回回来了,是不是有什么急事?这样想着,她迫不及待拆开信来
信纸往外一掏,却带出一张银票
乐清捡起来,五百两
我的天,五百两虽然这点小钱在朱府不算什么,可姐姐的身份不一样,她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怎么来的?再者说,这可是银票啊,姐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充许出府的,她何时存了银票……
她在朱府都做了些什么……
乐清登时心跳如鼓,抓起信纸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爹,娘:
近日可好?我在朱府生活还是很可以,自从上次绣赛过后,李玉娥对我愈加上心,由原来两个贴身伺候的,换成了现在四个贴身伺候的。吃的,穿的,更是不用担心,朱府里头……”
乐清迫不及待的一目十行往下看,终于找到自己想找的“说起来,朱府里头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家老爷收了个儿子,三岁,鬼精可爱,取名朱传。为此事,朱家上上下下大庆三天,朱老爷还给每人包了红包,我的便是五百两。
我在朱府里头,不缺吃不缺穿,日常也有定额的花销,根本用不上钱,再说这五百两银子又是银票。我别的还好,就是平日不得出门,有银票也花不得,听说家里最近缺钱,便拿去用吧,不要声张,不要心疼,尽用便是。”
“爹娘”看完信,乐清不知不觉间脸上已经挂了泪珠儿,她顾不得擦,起跳就往父母屋里奔去,将银票赛进蓝氏手里,把信塞进安平手里:“我姐的信”
“吓哪来的银票,五百两?”蓝氏不识字,但也认得这是五百两的银票。
“这是你姐给的?快叫我看看”安平一把抓起信,也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怎么回事呀?”蓝氏耐心等安平读完,着急的问。
“……他这是要做什么呢?”安平读完,却是深深的疑了一声,像是走神了一般,望着面前的虚空,自言自语:“即然有了儿子,那就肯定不会过继乐云了。可是信上说,这小子才三岁,那也不可能把乐云作童养媳,那么,费尽千方百计,抢了乐云去要干什么?”
蓝氏急的不行,见安平走神,只好一把抓住乐清:“清儿,信上说啥?”
乐清把信上说的意思大体跟蓝氏说了。
蓝氏也怔怔:“是,是这么回事……那她留着乐云要干什么呢……”
“爹,娘,且先不急我姐姐的事。先把尹家田地的事定下来再说呀。我姐那头,好歹还好生的对她,没怎么样呢。要有算盘,起码要两三年之后了,这期间,咱们多多发家才是。所以这回尹家的地可一定要买下来。”乐清将安平和蓝氏摇醒,她心里也心疼和担心乐云,可这时候心疼也没用,担心更没用,要紧的是实际行动啊。
“对,对,那片地要先拿下来。那三百亩的地,要是照料好了,一年也是上千文的进项,而且是稳打稳拿的,得先定下来。”安平醒悟,拿起银票下了炕。
“娘,你别急,我姐这不是没什么事儿么,你想说什么话,我呆会儿回信都写上。”乐清见安平出去了,又赶紧安慰蓝氏。
“要的要的,你就跟她说……”蓝氏絮絮叨叨说了一堆,叫乐清都写进信里头去。
乐清安慰好了蓝氏,才终于从里屋出来,这时安平已经走了。不知怎的,她心下有些慌,但愿爹爹这一去能顺利拿下这块田地吧。
这块地要是拿下来,岂止是爹说的年进千两?要是照现代的法子伺候,小麦亩产四百斤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这样算,光小麦一年的进项就有上千两了,何况麦收后还有一季秋粮?
这样的好地,若不是尹家急着搬,哪里肯卖?何况是这么低的价格?自己家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不过这事是由安红牵的线,也算是她的功劳。那件事过去那么多年,也不知爹娘心里怎么样,两家和不和好,自己也无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