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闲凉_作者:时镜(285)

2018-05-16 时镜

  陆锦惜回过神来,只摆了摆手,道一声“没事”,心里却迅速将刚才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给清除了出去。

  到底目前也只是对顾觉非感兴趣而已,她也不觉得以自己的道行会混到泥足深陷、不可自拔的那种境地。

  毕竟,她对这些所谓的情和爱,看得其实挺透。

  无非那么回事。

  要她在这上面栽跟头,机会恐怕不大。

  所以很快,陆锦惜便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心思。

  不一会儿,将军府便已经到了。

  车夫将车赶进侧门,丫鬟婆子抬来了脚凳,陆锦惜搭着白鹭的手,便下了车,一路回了东院。

  府里的事情上午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如今距离日落还有好一段时间,她便将自己手里的事情仔仔细细梳理了一遍。

  府里太太孙氏那边素来没什么事情,不用她管;守寡的大嫂贺氏上回吃了好些苦头,如今也不折腾了。

  几个孩子这里,前阵子处理过,也省心了不少。

  璃姐儿一向乖巧,琅姐儿经过上次也懂事了许多,更不用说薛迟,走了大运拜了顾觉非为师,满京城都羡慕他。

  只是近来薛迟老缠着她讲大将军薛况那些事儿,却是有些让她无奈。好在已经从永宁长公主那边借来了薛况当年诸多战役的卷宗,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今日回来,她想着薛迟晚点回来,肯定又要缠着她讲故事,便早早进了书房,把那些卷宗翻了出来,细细地查对,看有没有哪个故事能跟《三国》里的故事对上。

  只不过,现在的陆锦惜,并不像往日一样,只把什么传奇故事都往薛况的身上套了。

  诸葛亮七擒孟获,那耶扎从薛况手中六次逃生,虽是八竿子达不到一块的两件事,但她心中到底生出了疑虑。

  而且,退一万步想:她虽还没准备改嫁,但也没打算就这么清心寡欲地一辈子过下去。

  若是一味在薛迟心里堆砌其父薛况战神之名,把他对父亲的向往和孺慕之情养得太过,他日不好过的还是自己。

  所以今日的陆锦惜,照旧是从这些卷宗之中寻找故事,但着重找的却是其余有功将领的名字。

  比如……

  方少行。

  这白袍小将,年轻,狂妄,还带点邪气,且对着自己的时候也不很客气。陆锦惜私心里不很喜欢他,可仔细一看卷宗,却发现这人当真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他在薛况身边还不到两年,立下的功劳却能跟如今九门提督刘进相比了。

  难怪年长那许多的刘进待他,能跟兄弟一般。

  虽然对这人有偏见,对对着如此骄人的战功,陆锦惜还真不能视而不见。

  毕竟,这人身上颇有点传奇故事。

  于是,她比照着卷宗,搜寻者自己脑海中《三国》里的故事,便将一个一个回目列在了纸面上。

  如此不知觉间,写下了三五个故事的纲要,外面日头竟已经渐渐斜了。

  金红的光芒,透过雪白的窗纸照进来,颇为明媚。

  陆锦惜抬起头来瞧见,便把笔搁下,伸了个懒腰,喊了一声:“白鹭。”

  “夫人。”

  白鹭照旧在一旁桌边绣花,等着听候差遣,听见这声音,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起身来。

  “要给您添盏茶吗?”

  “不用,”陆锦惜摆了摆手,“我看着天色也不算早了,接哥儿的马车应该去了太师府吧?且打听打听,什么时候回。”

  “是。”

  薛迟毕竟是第一日上学,所以是青雀配着去的,等熟了一些就会单纯让书童跟着去。所以今日,还是白鹭伺候在府里。

  她听了话,便忙忙的去了。

  陆锦惜自己倒是一点也不着急,料想薛迟在太师府稳当得很,只漫不经心地把桌上那两页落了不少墨的宣纸给卷了起来,出了书房,便回了西屋。

  屋里一应摆设照旧。

  丫鬟们见她来了,连忙去备了茶端上来。

  陆锦惜自己在暖炕边上落座,只等着待薛迟回来,给他们几个讲故事。

  只是没想到,才一坐下,将那两页宣纸放在案上,她便瞧见了那上头放着的另一样东西。

  《反经》。

  那本她从薛迟处借来的、今早才翻过两页的旧书。

  那中间某一页里,还露出一角浅青色洒金花笺的模样。

  这是她今早随手放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