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闲凉_作者:时镜(303)

2018-05-16 时镜

  他以探花身份进入翰林院其实已有六年,只因人不在京城,所以各种查考都没做。

  但与他同年的那些人,如今可都已经在朝上做官了。

  “顾承谦没糊涂吧?”

  纪太后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只疑心是自己听错了。

  “顾觉非这六年可不容易,好不容易回来了,不就是要接下他的重担,撑起顾氏一门吗?且又不是点会试总裁官,不过是个普通考官罢了。以顾觉非的才华,也没人能说三道四啊。”

  谁说不是呢?

  所有人都以为当初顾承谦冒雪上山,叫了顾觉非回家,该是觉得自己应该致仕了。接下来,就应该是全力支持这个儿子,进入朝堂,站稳脚跟。

  所以,当初整个京城才那么轰动。

  可现在,这么个绝好的机会,而且还是皇上亲自提出要点考官,结果竟然被顾承谦驳回了?

  就是永宁长公主都觉得不可思议。

  总不能是因为薛况那档子事儿吧?

  可不应该的啊。

  这件事顾承谦六年前就知道,六年后还是请了顾觉非回来,证明他到底迈过了这个坎儿,心里再不认同他,可也的确需要他。

  但现在……

  平白无故,跟皇帝对着干,这不是一心要跟顾觉非作对,还不想让他顺利进入朝堂、不想让他上位吗?

  一时间,永宁长公主想起了前阵子听到的“传闻”,阅微馆回去的次日后,顾承谦便病倒了。

  对外只说,是身体不好。

  但永宁长公主知道,大夫们诊治之后说,那是急火攻心,气的。

  至于顾觉非,也是有一阵子没出府。

  后来去学堂教薛迟他们,却是脸色有些苍白,身上还带着点清苦的药味儿。

  是跟薛迟有关吗?

  还是说,除此之外,顾觉非还犯了什么别的忌讳?

  这父子俩啊……

  永宁长公主思及此,也觉得有些复杂,只道:“老太师的心思,谁能猜得着?大约是想再晚点,也或许是为了二公子吧。听说他二公子顾以渐今年也参加会试。他们是兄弟,总该避嫌。”

  “这倒是有点道理了……”

  纪太后听着,似乎接受了这个理由,便慢慢思索着点了点头。

  同样的一番话,陆锦惜也听着。

  只不过……

  这个理由,实在无法说服她。

  一个年轻且名气未出的顾以渐,凭什么跟顾觉非相比?

  为了顾以渐的科举,断了顾觉非的前程,简直是本末倒置。

  顾太师一朝宰辅,怎么可能掂量不清这点利害?

  她慢慢地抬眸看了永宁长公主一眼,却暗暗思考着这件事代表的意义,可一时心思又忽然飞走了——

  铺在面前的青云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阻断……

  顾觉非,该是什么心情呢?

  第82章 曲线救国

  “退朝——”

  一声洪亮的唱喏,从高高地太和殿上传来,一下拉回了她的思绪。

  上首坐着的纪太后还在与永宁长公主及沈皇后说着话儿,于是,陆锦惜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走神有一会儿了。

  幸好,并没有人注意到。

  在“退朝”的声音传来之时,纪太后她们谈话的声音自然就停了下来,朝着太和殿那边看过去。

  在她们这个位置,恰好能看到太和殿殿门。

  大臣们自门内鱼贯而出,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只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又不一样。

  他们有的一个人走着,也有的三三两两走一起,一面走一面说话。

  出来的大臣,对陆锦惜来说,大多都是生面孔。

  仅有几个面熟的,也就是一个九门提督刘进,一个当朝太师顾承谦,还有个瘦些的白胡子老头儿在顾承谦身边走着,看那官服应该就是太傅卫秉乾了。

  顾觉非出来的时候,她一眼就看到了。

  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官服穿在他身上,竟没损他仪容半点。

  就这么看过去,竟然觉得上头绣着的那一只雪白的鹭鸶都有了仙鹤的神韵。

  他那张被老天精心雕琢过的脸上,更不见半分的愤然与失意。

  就好像,片刻前的朝会上,那个距离会试考官位置仅有咫尺之遥却偏偏失之交臂的人,与他毫无干系;

  就好像,导致这一场失之交臂的人,不是他那一位位高权重、贵为太师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