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闲凉_作者:时镜(553)

2018-05-16 时镜

  对大公子而言,这或许是能让他冤屈尽洗的一条好消息;可对老太师而言,无疑对他过往种种笃定判断的一记重击。

  甚至……

  其中的牵扯可能会更阔,更广,更让老太师父无法承受!

  万保常一下就后悔了,站在这屋里,他忽然就想要退出去,重新来过,只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将发生的一切一切坏事都瞒住,不让老太师知道。

  可已经迟了。

  顾承谦抬首看了过来,在看见他神情的瞬间,已是一震。

  有的话,不必明说。

  更何况早在薛况回来的那一天,他已经有了隐隐的预料呢?

  温润的白玉棋子拿在手上,一下变得冰冷无比。

  气氛的变化,剧烈得让人战栗。

  早在万保常声音响起的那一瞬间,陆锦惜心底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她也看出万保常的挣扎与犹豫。

  当下也不说话,只将棋盒一推站了起来。

  万保常看向了她。

  她却只拧着眉,直接将他手中捧着的那一卷写满了字的纸拿到了手中,展开来一看——

  “讨逆党檄!”

  四个大字刹那间刺入眼底!

  陆锦惜只觉得自己捏着这一张檄文的手指尖都痛了一下,就仿佛她捏着的根本不是一页纸,而是锋锐的刀尖剑刃!

  目光后移,则是满纸辛辣,惊心动魄!

  讨逆因由有三:

  其一,天子无能,昏庸无道;

  其二,奸佞当道,谗言祸忠;

  其三,皇位不正,乃谋逆弑父杀君,承继帝位者实当为先帝七皇子——萧廷之!

  第198章 宫变旧事

  陆锦惜几乎是在看第一条的时候, 就已经感觉到那一股从自己四肢百骸之中升起的寒意!

  本来反贼责斥当权者无能, 几乎是所有檄文里通用的。

  不管是真是假, 先按上再说。

  她以为, 这一份檄文也是如此。

  谁料想,仅仅是在这第一条看似寻常的因由之中,薛况便道出了一场骇人听闻的戕害!

  檄文中言道:

  伪帝萧彻,位本不正,自继位以后庸碌无能, 从政初年在江南水灾、湖南旱灾等事上调度失当。且因先皇时边关战事而对薛氏将门心生忌惮,继位之初便暗中打压。特遣心腹督军, 致使其父薛远、二叔薛还、大哥薛冷殒命沙场,忠魂蒙冤!

  后又及薛况本人。

  边关连捷之后, 曾为萧彻伴读的顾觉非偏进谗言,声称薛况拥兵自重有谋反之嫌, 未料证据不足,为除此功高震主之大患竟外结匈奴,于含山关一役时陷薛况于死地!

  如此天子,昏庸愚蠢,乃社稷之祸, 不堪为帝!

  陆锦惜眼前都有些眩晕, 在看完这第一条的瞬间便一下想起了当初还在将军府时候接触过的孙氏、贺氏,甚而是永宁长公主!

  这些女人,都是寡妇。

  那时她只觉得薛氏一门忠烈,实在令人唏嘘, 却未去深想其中是否有别的隐情。

  然而此檄文一出,却似乎一下能解答她当初的疑惑:那就是,薛况为何一定要谋反?

  多年的筹谋,绝非一朝一夕才冒出来的念头。

  若萧氏皇族一直因忌惮薛氏而有戕害之举,那一切似乎都能解释得通了。

  更何况,后面还有——

  第二条责斥朝堂混乱,藏污纳垢,其中奸佞之最者有三:老太傅卫秉乾、老太师顾承谦,还有当朝大学士顾觉非!

  责斥卫秉乾,用的是“公器私用”“贪赃枉法”“纵容亲族”;责斥顾承谦,用的则是“口蜜腹剑”“道貌岸然”“谋逆反叛”;轮到顾觉非的时候,那用词便越见辛辣起来,说顾觉非“谗言善妒”“结党营私”“残害忠良”,作为作证的,自然是先前在第一条里已经提到过的含山关一役的真相。

  且里面提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薛况自称一开始也并未怀疑,直到匈奴十年蛰伏,才意外从匈奴王庭之中发现了顾觉非曾与匈奴王庭之中几个人来往的证据,由此得知了这令人痛惜的真相。

  但尽管如此,他也未曾萌生出要归顺匈奴自匈奴谋逆之心,而是选择回到了朝堂,实则是对天下的公理还有希冀。

  可惜天不从人所愿。

  还朝之后所见的种种彻底让这一位昔日的大将军心寒,加之第三天中所述之因由,这才决意举兵,讨伐逆贼、清除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