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子然。”
“你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住在建章宫的孝康太后,萧墨离。”
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淡淡一笑。善子然,你真不简单,把自己未能解决的烫手山芋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转手给了我。
“武帝将你照顾的太好了墨离,你虚度的这十几年光阴往后必叫你吃尽苦头。”慧妃舒展的靠了靠,“真想看看,你和孝康太后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可惜啊……”
墨离将锦盒收好,转身走了。离开甘泉宫,走向后宫的战场,算起来,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战,真真是想不到啊。
畅音阁里,已经十分热闹,各宫的贵人、美人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笑,龙椅左右下首的四把椅子上,只坐着德妃萧墨寻。她今日身着一袭红色的霓裳,妆容十分美艳,墨离看着她这做派,今日只怕是要舞一段她的成名曲《霓裳羽衣》。不过,不得不承认,她这个姐姐在歌舞上的天赋与生俱来,是家族乃至整个京都的翘楚。
霓裳曲出自唐玄宗之手,乃唐朝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分散序、中序和曲破三部分,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共三十六段。有诗曰:
……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
注:摘自《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白居易
萧墨寻当年凭霓裳舞名满京都的时候,墨离正跟着老太爷在北疆操练骑射,她不曾目睹她绝代的风华,不过光是听人转述,亦忍不住暗暗羡慕嫉妒。
“淑妃娘娘到!”小太监大声通报。
墨离由芷兰陪着,缓步走过围廊,慢慢走向她的座位,经过萧墨寻面前的时候,二人对视了一眼,而后各自别开脸。过了一会儿贤妃也到了,她坐在萧墨离和萧墨寻对面,看了她们二人一眼,自顾自的喝着茶。
“皇上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所有人纷纷站起身来行礼问安,武帝挥了挥手,淡淡道:“都平身吧。”待武帝和皇后落了座,大家才坐回自己的座位。
戏台上,丝竹之声响起,奏的是《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摘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曲子颇为应景,宫廷乐师的技艺不可谓不精湛,墨离却是想起了苏秦,想起了他那日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曲罢,各宫照着抽签的顺序开始表演助兴节目,天色渐渐黑透,夜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
“颐庆宫德妃,霓裳舞。”小太监高声报幕。
墨离收回思绪,看着萧墨寻起身行礼,走向远处的戏台,周边的布景迅速更换到位,萧墨寻走到舞台的中央,摆好姿势,引来一阵唏嘘,只见她以单手撑在戏台的围栏上,整个人似仙女奔月的姿态,周身的霓裳锦带被风吹起来,悠扬飘飞,远看,真如仙女飞月,衬着周边的布景和月色,美得不真实。
霓裳曲起,萧墨寻随曲起舞。
墨离在曲乐方面的造诣一如女红,实在很一般,看着萧墨寻那样自如的跳跃、旋转,长长的水袖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跟着起舞飞扬,整个戏台都是她的舞台,一曲多人舞,被她一人舞的如此生动、如此美艳、如此不可方物。墨离忍不住叹气,你今日这般出头,是要做什么呢?你已经封了德妃,住进了颐庆宫,难不成还想扳倒皇后吗?
墨离偷瞄了一眼皇后,一贯的四平八稳,喜怒难辨。
曲罢,静默了好一阵,武帝边鼓掌边站了起来,“好,跳的好,跳的好极了。赏玉如意。”四周的掌声跟着慢慢热烈起来。萧墨寻跪下谢恩,尔后在一众复杂的眼神注视下,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各宫都表演完节目,武帝特意酌刘聪准备的三柄玉如意都赏了出去,另两柄分别赏给了永安宫的栗贵人和长乐宫的李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