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说回来,宫里的娘娘、美人大多喜欢贡茶,这种茉莉茶,怕是见也没见过。”
“可不是嘛,这种茶淑妃也见的不多。”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斗着嘴,气氛愈来愈紧张,芷兰觉得连周遭的空气似乎都一下子清冷稀薄了起来,偏偏二人还都面带微笑,不紧不慢,闲谈似的。这一场唇枪舌战,终结在小太监高亢的嗓音里,“皇上驾到。”
二人收了声,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站起身,理了理衣襟。
武帝走进来,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样子。
“皇上万安。”二人各自行礼。
“免礼,都坐吧,淑妃怎么来了。”
武帝走到上首的主位坐下,萧墨寻目不转睛地看着墨离,走到她左手边坐了下来,表情比起方才已经截然不同了。墨离叹服,她这个姐姐的台面功夫果然了得,年年在茉莉茶的争夺中拔得头筹真不是徒有其表的。
“今日闲着无事,便过来坐坐。”
“你们姐妹二人是该常走动,颐庆宫离得拜月宫也不远。”
“皇上说的是。”墨离如是道。
“择日不如撞日,德妃啊,朕今日便在颐庆宫用晚膳了,淑妃也一道吧。”
墨离抬头看向武帝,为何如此?她向来与萧墨寻不大对付,他一直都是知道的。三人一起用膳,这算怎么回事?找什么理由推辞呢?
“朕听闻德妃的小灶擅做点心,手艺精湛,比起朕的御厨有过之而无不及,朕一直想来尝尝,淑妃不是也爱点心吗,正好今日一起,德妃,如何?”
萧墨寻笑道:“皇上金口玉言,臣妾欣然从命,素心,叫小厨房准备御用晚膳,另外再准备他最拿手的国色天香。”
“是,娘娘。”
武帝笑了:“国色天香?朕愈发好奇了,什么样的点心当得起这四个字。”
“一会儿皇上就知道了,厨房准备晚膳要些时间,不如臣妾陪皇上下盘棋吧。”
武帝大笑起来,“你倒是输的起。”
“有什么关系,输给皇上臣妾心服口服。”
墨离脸色不虞,萧墨寻整个人都显露出一股媚态,是打死她也学不来的,这股子媚态由内而外,显得十分自然,一点也不扭捏做作。
“淑妃,不如你陪朕下盘棋吧,德妃,你看着点儿。”
宫女们很快便布好了棋盘,武帝先落座,墨离坐在对面,萧墨寻坐到一边。武帝执白,墨离执黑,当是武帝先下,却听武帝道:“淑妃,朕让你先行。”
通常来说,墨离都是知书达理的推辞,请尊者先下,但方才眼见武帝与萧墨寻眉来眼去的打情骂俏,心气已是不顺,听武帝这样说,毫不客气的落下一子,看着武帝道:“如此,谢皇上恩典。”
武帝有片刻失神,墨离的棋艺他心里最是清楚,他其实也就是礼貌的提一提,压根就没想过墨离会先落子。一旁的萧墨寻也有片刻的失神,小九就是这样,得理不饶人,半分夫妻相处之道都不懂,四妃之首的宝座到底怎么坐上去的,这些年过去,坐的还挺稳当,也真是怪事一件啊。
墨离专注的盯着棋盘,虽然棋盘的一角只落有她的一颗黑子,但墨离已然开始铺垫战场,缜密构思起下一步、下下一步、下下下一步……总之,这盘棋,她一定要将武帝杀得片甲不留,半分情面都不会给他留的。
墨离虽然姿色出众,却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当然,老太爷当年执意将她带在身边教导,也不是为了将她培养成美人。七岁那年,有一次独自坐在院子的大树下,老太爷正好经过,看她半天不动,一时好奇就走了过去,彼时墨离正拿着树枝,挑起两群蚂蚁之间的争斗,老太爷看了一会儿,问道:“你知道木兰从军的故事吗?”
墨离头也不抬地回道:“知道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你是哪房的丫头?”
墨离抬头,甜甜一笑,“爷爷,我是小九妹。”
老太爷戎马一生,四处征战,在家的时间一年统共没有多少日子,打这以后他每次回家就会特别留意萧家最小的这个孙女,小九妹萧墨离。过了几年,他先后找机会又试了墨离几次,最终决定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觉得这个小孙女,志气高洁,有勇有谋,善加提点长大必成大器。后来,这个小孙女何止是成大器,还成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