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连年纷争,萧家一直同犟族缠斗着,萧老太爷、萧统域、萧墨离,一门三代,个个忠义。因此对于萧墨离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萧家军分为四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萧老太爷和抚远将军董卓各领两部。他和宣麟抽签决定了各自的归属,他跟着萧老太爷,宣麟跟着董卓,他和宣麟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军营里碰到了宣融。他一愣,宣融也是一愣,接着宣融十分恭敬地行礼,“四皇子有礼。”他看着宣融不说话,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出现在这里,必有所图。后来,他答应不拆穿宣融,条件是一瓶无色无味服之即死的□□。宣融不同于宣启,他为人低调亲和,对医术很有钻研,当初他和宣启厮混玩闹的时候,宣融一直扎在太医院里。不知道宣融给了宣麟什么,宣麟也保持了沉默。宣融一直没什么动作,就像一个真正的军医一般救死扶伤,他觉得很奇怪。
军中的生活枯燥乏味,整日除了操练还是操练,战火随时会起。萧墨离,就像一道风景,是这片灰暗的天地间唯一的颜色。但是她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一直也没有主动接近过宣麟,或者接近他。后来认识了,熟悉了,也没有刻意讨好过宣麟,或者讨好他。
有一次她随董卓的部属突袭犟族,离开了三天,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萧墨离和宣麟的关系比以前热络了,有时会一起说笑、有时会坐在草地上谈兵论道……他有些郁闷,因为一直也没有机会同她一起上阵杀敌。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机会,那次战役却十分凶险,他们和犟族都死伤过半,犟族撤走的时候,他踩着遍地的尸首到处找她,她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莞尔一笑,“四皇子没事吧?战场就是这么惨不忍睹的。”
有时候他们会策马驰骋于草原之上;有时候会偷偷跑到山坳子上喝烈酒,然后仰天嘶吼着一曲曲军谣小调;有时候会坐在营地的围栏上看夕阳西下……但他知道,萧墨离喜欢宣麟,因为她看宣麟的眼神有不一样的神采。
没多久,他就碰到了令他十分郁结的一件事。他听到老太爷同宣融的谈话,老太爷属意宣启,答应宣融会全力支持宣启登基为帝,必要的时候,会亲手除掉宣麟。他郁闷了好几天,因为他手里的□□是为宣麟准备的,他没想过要让宣麟活着离开北疆。但萧老太爷德高望重且手握重兵,他若执意扶植宣启,他就危险了,思前想后,当机立断,除掉萧老太爷再做打算。
惊蛰前一天,老太爷暴毙。几个军医会诊下来说是有蹊跷,却是说不清楚究竟哪里蹊跷,最后董卓出面拿了主意,对外一概说成病逝,虽然老太爷的几个从将都不大能接受,但鉴于北疆微妙的局势,还是勉强接受了董卓的提议。这一夜,墨离哭昏在中军大帐。他站在帐外,看着她的影子出神,这种残酷的杀伐,不适合她。
惊蛰那日,犟族首领竟帅大军来犯,萧家军四部全部出动,不过几位大将在由谁率军打前锋一事上意见相左,最后董卓力保,由萧墨离率玄武半部的兵力打前锋。他有些吃惊,董卓竟会用这样孤注一掷的方式来保萧墨离,万一她输了,还是要离开北疆的战场,而且是灰溜溜的离开,与其如此,不如由她护送老太爷的灵位回去,至少场面上并不算难看。但他没有想过,如果她赢了,会怎样。他看着萧墨离率军离开营地,去迎击犟族最为骁勇善战的骑兵。当萧墨离提着犟族前锋营首领的人头回来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也愣住了。没有愣住的,唯有随同她出战的玄武半部将士,他们齐刷刷的唱着振奋人心的军谣。那一日,是属于萧墨离的盛典。
惊蛰之后,萧墨离返乡,什么也没带,竟是空着手回去的。他问她为何不护送老太爷的灵位回归故里。她说,犟族未灭,北疆没能收复,爷爷不会安心返乡,让他留在这里,便是她所能尽的最后一点孝道。
萧墨离走后没多久。宣麟暴毙。军中谣言四起,都说是他下的毒手。他一直不为所动,刻苦操练,上了战场奋力厮杀,因为只有他知道,宣麟必是被宣融借机除掉,虽是宣启授意,但确是替他除掉了最后一块绊脚石,所有的这些流言蜚语,是他应该承受且必须承受的。
萧墨离回来后,玄武部归到了她的属下,由她统领。之后她每次出击,必大胜而归,白虎部、朱雀部先后归到了她的属下,他也随白虎部一起,归到了她的属下,平常除了操练骑射,还要操练排兵布阵,他随萧墨离打了几次胜仗后,推翻了自己原先的看法。辽阔的北疆,是她一个人的舞台;强悍的犟族,是她一个人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