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离觉得好笑,这丫头真是一根筋,不带拐弯的。
“娘娘,这可使不得,万一再伤到,受罪的还是娘娘自己呀,求娘娘三思。”子婵说着说着就抢到了墨离前面去,一脸焦急的看着她。
墨离只觉又好气又好笑,“子婵,去马场就只能骑马吗?这双脚,我着紧的很。”
子婵楞了楞,傻傻的笑了起来。
没走多远,经过颐庆宫,正巧碰上踏出宫门的德妃。
德妃见是墨离,眼光放肆的从头到脚将她打量一番,道:“本宫当是谁呢,原来是淑妃,今日刮的是什么风?”
墨离也不恼,她本就无争宠之心,何必计较,“天气好,出来走走。”
“嗯,是该多出来走动,不然皇上就该记不得拜月宫里还住着一位娘娘呢。”德妃略带嘲讽,笑着说道,“本宫要去向皇后请安了,告辞。”
德妃带着几个宫女趾高气昂地走了。
子婵幽幽道:“娘娘,您的位份比她高,何必受她的气呢。”
墨离但笑不语,继续往前走,这里面的学问,一根筋的丫头是不会懂的。子婵默默跟着,心里各种忿忿不平。
德妃,本名骆锦言,与当朝皇后骆锦绣同出一门,是皇后的嫡亲堂妹。骆家在朝为官者不在少数,出了一后一妃,更是风头无两。墨离原对父亲一直有些成见,陈氏死后,二人更是疏离;从小浸润在父亲厚此薄彼的氛围里,再加上长大后聚少离多,父女二人也就谈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墨离虽对振兴萧氏、光耀门楣没什么兴趣,但也不想横生枝节为本已渐渐没落的萧家添什么麻烦。因此能避的就避,不能避的就躲,躲不掉的就忍。老太爷说过,世上的事,只要你想,没什么忍不了的,也没什么扛不过去的。
马场的守卫们见是她,都十分恭敬的行军礼,“参见大都督。”
墨离笑着回道,“嗯,你们参领今日可当值?”
“禀大都督,参领今日当值,属下这就去通传。”
“不用了,我自己过去。”
子婵头一次跟着墨离来马场,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马场的参领马超曾跟随墨离一同打仗,最为著名的便是惊蛰之战。算起来是墨离的老部下,后来被安排在皇城里当了“弼马温”,马超一直心中有气,墨离心里知道,但就是不提点他,直把他这股子怨气给憋得滔天了。
子婵被迫留在了马场门口,守卫说什么也不让她进去,墨离也不管她,径直走进马场,绕过马厩。马超正在喂马,阳光投射在他身上,散发着军士特有的凛然正气。
“马超。”
马超一愣,回身见是墨离,连忙整了衣襟行军礼,“参见大都督,属下不知大都督驾临,失礼,请大都督降罪。”
墨离撇嘴一笑,“你这气性真大,一个大老爷们儿,气了这么久,真够可以的。”
“属下跟随大都督多年,此志忠心,唯天可表。”
墨离大笑起来,笑得马超一脸铁青,收住了笑,墨离慢悠悠地说道:“怎么,你觉得守着这个马场,委屈你了,大材小用了?”
“属下不敢。”马超几乎从鼻子里哼出这几个字。
“本督问你,大军御敌,兵贵神速,何为神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说得好,本督再问你,哪个兵种堪当此任?”
“自然是骑兵。”
“说得很好,骑兵骑兵靠的不仅是兵,还有骑,本督当年在北疆冻伤了双脚你可还记得?”
马超的脸有些发白,“属下不敢忘。”
“本督要的是勇骑、是忠骑,不是将军士掀翻在地的畜生,这个马场是无方皇城里的御马坊,其中的任何一匹拉出去都必须是良驹,最差也得是忠骑,你明白吗?”墨离肃了脸,词严厉色地说道:“你若能从军中找出更能受此重托的人,本督立刻禀明皇上,调你回军。”
马超抬眼看了看墨离,低头思索。
“马超,你不会以为平了北疆就天下太平了吧?!”
马超如遭当头棒喝,脸色也生动起来,朗声回道:“属下必不负大都督信任,请大都督放心。”
墨离舒了口气,点了点头道:“有些事,你自个儿就该琢磨明白,行军打仗不能光靠武力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