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宫_作者:施阳子(683)

2018-04-06 施阳子

  岭南节度使死了,景平帝反倒容易原谅他。加之还有黎云坊的参与,给岭南节度使脱罪的理由也多了一重。

  墨千殇回复景平帝的奏章,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并没有提及黎云坊,但也说到了那位雷神大人。最后景平帝心中的罪魁祸首雷神大人逃之夭夭,而他的亲信却不明不白的死了。墨千殇还将岭南节度使的死因轻描淡写的带过,虽站在了道义的那一边,但景平帝心中肯定会不舒服。

  第三件事,与西南王府有关。

  岭南火山爆发的时候,赈灾粮是西南王府出的。这事本身并没有错,当时大昭朝也的确拿不出赈灾粮。但问题是,西南王府的粮食到得太快。

  从锦城到静江,赈灾粮十日之内就到了。

  要么,赈灾粮并不是从锦城出发的,要么,赈灾粮提前出发了。

  赈灾粮从什么地方出发,能够在十日之内到达静江城?若是提前出发的,要提前多久?灾难爆发前就准备好了吗?西南王府又如何知道大昭无力赈灾?

  景平帝心中有疑惑,可墨千殇只说,赈灾粮是他请来的。怎么看都像是在为西南王开脱。无论这其中有什么原因,没有哪个皇帝希望看到自己的臣子偏袒一位藩王。

  随后锦城发生的一切——云贵、吐蕃的朝拜,比武招亲等等。实际上,云贵和吐蕃和都有派使臣前来昭明宫,为皇帝贺岁,而且来的人比前往西南王府的使者地位更高一些。比武打的是招亲的名义而不是选将的名义。但帝王心中早已种下了怀疑的种子,无论西南王府怎么做,都会引来猜疑。西林斋出现在锦城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昭的两个异姓王,虽然燕王的传承更久远一些,根基更深一些,但无疑,皇帝对西南王的忌惮比燕王更深一些。

  岭南荒远,景平帝之所以看重岭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南王。可若派往岭南的官员是亲西南王的一派,岭南不就是下一个大理或者下一个黔州?

  这三件事,无论墨千殇做的对不对,他的表现出的立场都足以让景平帝不喜。另外,墨千殇在雁门关呆了十多年,却没有官职。在景平帝给他一个职位之时,他还曾推辞过,景平帝更加不好想了。

  石昱文说:“看在燕王和云国的面子上,皇上暂时的确不会对墨大哥动手,即便要杀他也不会拿这几件事作文章。但皇上真想杀一个人的时候,总能找到借口。从金陵到燕京,路途遥远,谁知道这途中会发生什么事?”

  石昱文提到的这些事,水镜月倒是能理解,也能想象,但她觉得,这些事或许足以让景平帝猜忌墨千殇,但应该不至于杀他才是。

  说到这点,石昱文有些吞吞吐吐的,道:“月姑娘,我对景平帝并不怎么了解,但从我知道的一些事来看,他的确有些多疑,却不是个昏君,也不是个暴君。所以,我原本也以为墨大哥即便回来了,也不会有性命之忧。但是,有个人跟我说,在皇上眼中,墨大哥很特别。”

  水镜月不解,“什么意思?”

  石昱文摇了摇头,道:“我也不大清楚。那人只跟我说,墨大哥做的这些事,在皇上眼中就是一种背叛。”他顿了顿,又道:“我听那人的意思,皇上对墨大哥原本就存了杀心的。”

  水镜月问道:“‘那人’?是什么人?”

  石昱文挠了挠脑袋,道:“这个……我不能说……会死人的。”

  水镜月也不勉强他,问道:“刚刚那些,都是那人让你告诉我的?”

  石昱文点头,道:“那人说,墨大哥在岭南不会有危险。只要他不做第二个西南王,华腾飞就不会对他动手。皇上派去岭南的人对墨大哥也没有威胁,但回了京,他必定会卷入皇权的争斗。”

  水镜月点头,“我明白了。”

  石昱文喝了口茶,似乎并没有告辞的打算,抓耳挠腮的,好像还有什么事要说,却又不知该不该说的样子。

  水镜月给他续了杯茶,道:“石大人有什么事尽管说,不用客气。”

  石昱文捧着杯子,对她点头道谢,道:“月姑娘,金陵城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有些乱。皇上开恩科,沉寂多年的君子学院突然出事,黔州武林参加大昭朝的武试,结果弟子却失踪了,就连位于皇城之中的星祭阁都失窃了。我总觉得这些事是有联系的。或许并不仅仅是皇上跟我爹两派人,暗中应该还有一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