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儿以自己对多尔衮的了解,在瞬息间已经算出了他所有的步骤,可是,她却没有阻挡之法。她几乎是带着求助的口吻问长平:"那样,我能怎么办呢?"
长平仍然云淡风轻地微笑着,用聊天般的口吻说道:"所以我已决意替太后剪除心腹大患,当作送给太后的大礼。"
大玉儿这时候已经有几分相信,却仍不能清楚。她了解多尔衮,所以会清楚地猜出多尔衮的做法与计划;可是她不了解长平,她完全想不出长平此刻到底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下了一步什么棋,她的目的是什么,又到底做了些什么。她努力压抑着激『荡』的心情问:"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既然执意要送我这样一份大礼,不妨把条件说出来吧,你到底要交换什么?"
长平微微一笑,眼睛望向佛台上崇祯皇帝的牌位,泪光闪现,一字一顿:"交换我女儿的一世婚姻,以及我大明的半壁江山。"
大玉儿一惊,问道:"难道你想让我把紫禁城还给你?"
长平道:"你当然不肯这么做,我也不会这么要求。这紫禁城我也住了这些年了,并不觉得有什么好,我眼看着父亲做皇上,眼看着父皇怎么样惊惶失措地失去了它,我看着周皇后袁贵妃她们死在我面前,我的小妹妹昭仁还那么小,竟然被我父亲一剑砍死了。我父皇在砍断我臂膀前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惟一的过错,就是不该生在帝王家。生为公主是我的幸事,也是我最大的不幸,我没有别的选择。父皇死在万寿山,他没能保住他的紫禁城,死不瞑目。可这是他的命,也是大明的命运,大明注定要在我父皇这一代灭亡,可是我生为大明的公主,我只得为大明的延续尽一分力,即使不可为也须为之,总得尽到最后一分心。"
大玉儿道:"可是一个聪明人是不会与天做对的,既然你也知道大明并非亡于我满清,而是亡于天意,又何必强求呢?"
长平笑道:"大明非亡于清,乃亡于顺,太后忘了吗,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先杀进紫禁城,『逼』死我父皇,夺了我江山的。"
大玉儿夷然道:"可是他也没能做得成皇上,紫禁城注定不属于他,皇位于他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长平叹道:"李自成出身草莽,虽有雄才伟略,帝王之相,却终究运蹇命薄,配不上紫禁城的贵气。虽然我大明气数已尽,上天假大顺之手灭我明朝,可这紫禁城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住得惯坐得稳的,李自成虽然进了紫禁城,但他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所以他气不过,一把火烧了宫殿,重新回陕西称王去了。"
大玉儿道:"他早已死在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了。"
长平道:"这个我已经听说了。不过,我知道他不是那么容易被你们抓到的,也不会那么容易死。他命中注定有八十一年阳寿,就决不会少活一个时辰。只要别一心想着做皇上,总还可以保得一世安康富足。"
大玉儿心里一惊,不由又信了几分。自李闯兵败西逃后,各地先后传出发现李贼尸首的传言,朝廷每每派人查核,均无定论。其中传得最盛的一次,是说李自成带领十八精骑避入江西界九宫山中,与当地山民冲突相搏,被『乱』刀砍死。后来朝廷也派人过去查验尸身,可是尸首已经被劈得『乱』七八糟,而且糜烂腐朽,不能辨认,当时就有人说这未必是李贼的真身,只怕本人早已逃脱,而且他劫走的那些金银珠宝也都不知所踪,说不定是他携了去躲在什么山深海外做神仙去了。果然不久便有人说是在什么山什么岛见过某人,形容其神貌,颇像李自成,朝廷也曾想发兵征讨,但因无实据,也因不愿自『乱』军心,只得做罢。这件事在大玉儿心中盘桓已久,如今听长平说李自成未死,暗暗心惊,勉强说道:"那李闯纵然不死,气数已尽,倘若他想奋其余力与我大清为敌,怕不是螳壁挡车?"
长平点头道:"李自成的确不是紫禁城的真正主人。他自己原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在旗兵入京前就早早地放火烧了武英殿,奔去陕西了。"
"李自成知道自己会输?"大玉儿又将信将疑起来,"那他又废力打进北京来做什么?依公主说,什么人才配做紫禁城的真正主人?"
长平微微一笑:"这就要从我朝开国功臣刘伯韫说起了。太后以为李自成一介草莽,怎么会突发奇想做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