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公主_作者:西岭雪(83)

2018-03-18 西岭雪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后妃儿女们更是死得惨烈难言,身先士卒从容就死的周皇后、自缢不遂又被崇祯一剑砍死的袁贵妃、还有年纪尚幼的长平之妹昭仁公主,以及那些在大顺军闯后之前仓皇投井的妃子们,她们湿漉漉,血淋淋,哭泣着,歌舞着,诉说着,婉求着……

  她们说紫禁城本是大明的宫殿,由先祖一砖一瓦建成,数次经历大火而屹立不倒,如今却沦为异族的住处,更被『操』控于乌鸦的翼下,让她们怎能心安?

  她们拜托建宁,求她帮助她们把乌鸦赶走,她们说如果她做不到,就会和她们一样变成紫禁城的幽灵,日日夜夜被这些乌鸦欺负、『骚』扰。

  她们夜复一夜地哭诉啼泣,令建宁即使醒着的时候也恍恍惚惚,夜有所梦,日有所思,常常不知道今夕何昔,身在何地。

  建宁在梦里流离失所,茫然失措,轻声地哭泣,叫着:"妈妈。"

  她从没有叫过"妈妈",即使母亲在世的时候也没有。满人是称母亲作"额娘"的。她不知道为什么竟会在梦中喊出这个汉人的词汇,更不知道类似的梦境,她的母亲绮蕾生前也曾经做过的,后宫里到处都是类似的故事,重复的历史,角『色』不断变换,情节从来不改。

  每个宫殿里都发生过相似的惨剧,每个宫殿里都徘徊着不甘的亡灵,乌鸦在天上徘徊,蛐蛐在地面控诉,鬼魂和活人占据着同一个空间,却穿梭在不同的时间里,无孔不入。

  建宁变得沉默寡言,对谁都不理不睬,没人时却叽叽哝哝独自说个不停,吃饭是有一顿没一顿,晨昏定省一概脱滑,绣课琴『操』也都拒之不理。东五所的嬷嬷们因为怜她有病,都不同她计较,只要太后不过问,她们便乐得不理,病得狠了便照例往慈宁宫回报一声,略好些时便不闻不问了。

  哲哲太后在寿康宫薨了,建宁只"嗯"一声,不悲不哭,只是按例穿上素服做个幌子;长平公主在雨花阁猝死,建宁听了,仍是"嗯"的一声,似乎并不意外,也未见得有多么伤心,却找出为哲哲戴孝时穿的素服来换上,说是替香浮给她娘尽孝。嬷嬷们觉得不妥,都说:"满汉有别,哪有大清格格给前明公主戴孝的礼儿,这要是让太后娘娘知道了,是要怪罪的。格格还不赶紧脱下来呢。"建宁淡淡说:"皇帝哥哥都说是满汉一家了,长平仙姑是我的长辈,我为什么不能给她戴孝?"嬷嬷们便抿嘴儿笑道:"格格说得轻巧,"满汉一家",说起来容易,赶明儿要是给格格说个汉人婆家,难道格格会答应吗?"

  建宁虽小,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沉了脸不答。那些嬷嬷们自己取笑半天,都说这位格格脾气古怪,举止荒唐,不要同她认真才好,只是怕太后娘娘看见她无端穿素,未免会降罪服侍的人。好在隔不多久,摄政王于喀喇城病逝,宫中再度缟素尽哀,装饰得雪洞一般,建宁的素服也就理所当然,无人过问了。

  长平死后,顺治曾经想过要把她葬在园子里,让她永远地留在建福花园,陪着那些桃花。但是太后娘娘不同意,满大臣们也不同意;于是另议葬于明室宗陵,汉大臣们却又有异议,以为长平已经生儿育女,不能再算未嫁之身,况且又出家为尼,更不宜归于祖陵。换言之,长平的未婚有孕几乎是明朝廷的一个耻辱,犯不着为她劳民伤财长途奔波,不如随便葬了就罢。

  顺治无奈,只得密令吴良辅,在西郊点了一处『穴』,另起坟茔,秘设灵堂,将长平悄悄儿地葬了,且由吴应熊陪着,亲去哭祭了一回。琴、瑟、筝、笛原想一起自缢殉主,被吴良辅苦劝住了,说:"公主已死,孤魂野鬼地葬在这荒郊野外,若是你们再不替她打点照料着,还有谁会记着她呢?便是清明、重阳,生辰、死祭,连个上坟扫墓的人都没有,你们又怎能安心?"又悄悄儿地拉了阿琴来告诉,"你只要在这里好好等着,小公主少不得还要回来的。若是你就这样死了,便再也见不到小公主了。他日公主回到宫里来,不是半个亲人也没有了吗?何况你是先皇赐了我做对食夫妻的,虽无夫妻之实,却有夫妻之名,要死,也得葬到我家的祖坟里去,我还没死,你怎么好丢下我先走一步呢?"

  这样子劝了几回,终于让四人打消了死念,阿笛和阿瑟照旧回到宫里,交给女官忍冬重新分配,阿筝和阿琴便在此结草为庐,为公主守墓。后人谓之"公主坟",却多半说不清葬的是哪位公主,又缘何离群索居,遥望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