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玳安陷入了沉思,许久未开口。
赵睿璘施礼道:“儿臣告退。”
不等赵玳安反应,他已退出了紫宸殿。
第九十四章 立储
一批流民涌进盛京,赵敏琅先人一步在郊外建立了简单的住屋安置流民,设棚施粥,博得一批流民的感恩颂扬,在盛京中博得一番好名声。
虞瑾坐在望仙楼中看着街上的繁华尘世,赵敏琅如此拙劣的做法不过是效仿当初虞瑾为难民建立重凰村之举,虽无新意,但却是拉拢人心最好的法子。
还有,那一股子的流民来得也太奇怪了?
不过,重要的是大皇子的这份善心,其余的并不重要。
早朝上,大皇子一改先前的平庸附和之态,对大臣启奏的诸多事情均见解有道,惹得一群先前对大皇子有看法的大臣也连连点头。
自从天降祥瑞之后,赵敏琅似乎一夕之间从那个骄奢平庸的大皇子突然转变成聪明睿智,才华满腹的储君之选。
赵玳安心中的想法更加的坚定了,虽然他晓得赵敏琅安抚流民乃是权宜设计,到底难为他想要表述这份心思。
三月初,大皇子妃诞下皇孙,五皇子妃虽是生下了皇长孙,可大皇子妃生下的确是嫡皇孙,身份上到底还是比皇长孙尊贵了些。
第二日早朝,赵玳安颁发下复立大皇子赵敏琅为太子的圣旨,准太子襄理国事,此番可比赵敏琅先前当太子时地位更加的稳固。
虞瑾手撑着脑袋看着窗外的雀儿出神,不知赵崇珩是何时进来。待得那树枝儿上的那几只雀儿被一阵大风惊飞,虞瑾才回过头来,看了一眼进了屋子里来的赵崇珩,没头没脑的说了句:“大皇子当上太子这一路未免也太顺了,祥瑞、流民、议政、嫡皇孙,一件接一件的。”
说完,她转过头看着赵崇珩,却见他似乎在想什么事情出神,虞瑾脸唤了他几声,赵崇珩才回过神来:“啊?你说什么?”
“你在想什么?”虞瑾盯着赵崇珩,一脸探寻紧逼的问。
赵崇珩别开脸,躲过虞瑾追问的眼光,思忖一会,道:“你可是说大哥被立为太子之事?立太子一事,本就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让太子成为众矢之的。”他倒是不瞒着虞瑾,如实的说了出来。
虞瑾听后,略想到了些什么:“程于飞轻功卓越,他半夜进皇宫并非是偷东西,而是送了样东西到东宫里……程于飞最开始去的是二皇子府,他应当是二皇子的人,那么想让大皇子成为众矢之的的人应当是……二皇子?”
听虞瑾这一番分析,赵崇珩赞许的点了点头。虞瑾能单从程于飞的身上推算到二皇子的头上,可见她的思路很是清晰。
随即,虞瑾又皱着眉道:“虽然有二皇子在后推波助澜,可五皇子和六皇子又怎会轻易让大皇子夺得这东宫之位?”
赵崇珩继续道:“五皇弟虽得父皇喜欢,全是因淑妃之故,若是淑妃并不赞同五皇弟当太子,哪怕五皇弟再努力父皇也不会将他立为太子。至于六皇子,虽手握重兵,朝中一众武将都是他麾下,不过在立国本之上,父皇却是多听从文官的意思。武将虽可震慑朝野,若是失了分寸则极有可能祸及灭门之灾。”
听赵崇珩说完,虞瑾只觉朝堂之事深不可测,眼下瞧着得意的,可能其后并非如此,大皇子被立了太子,当下瞧着是离皇位更近了一步,实则是已经迈向了死亡毁灭。
大皇子被立太子之喜,加上大皇子妃诞下嫡皇孙,双喜临门,虽三皇子府入不得皇室中人的眼,赵崇珩傻笨,这些礼数只得由虞瑾来出面操办着。
再次去东宫,一切如旧,似乎是什么都不曾变过,赵敏琅比先前多了几分的精明,到底还是被当下的高兴给掩盖了。
他一身明黄的龙纹蟒袍,白玉冠束发,见着虞瑾过来,很是热情的道:“三弟妹是稀客,快往里边请。”
虞瑾自当礼数周全,断不会因他一番盛情而自抬了身份,拘身福礼道:“见过太子。”
“三弟妹真是见外,本宫能重得这太子之位,还得多托了三弟妹的福呢。”赵敏琅高兴的道。
虞瑾不解,看向赵敏琅,问道:“太子何出此言?”
赵敏琅道:“父皇多番与本宫说,三弟妹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子,让本宫多向三弟妹学习。”